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凯里市副市长、发改局局长侯美传作工作报告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09-02-28 00:00:00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关于凯里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09年2月28日在凯里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凯里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侯美传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凯里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8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全市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特大雪凝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夺取了抗灾救灾的胜利,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完成生产总值58.9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8.4%,第二产业增长11.5%,第三产业增长13%。


    (一)扎实推进“三农”工作,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9.3亿元,比上年增长7.2%,超计划0.7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完成5.1亿元,增长3.8%:畜牧业产值完成3.4亿元,增长14.9%;渔业产值完成0.3亿  元,增长26.1%。全年粮食产量完成11.18万吨,比上年增长3.5%,占计划数的100.72%,其中:夏粮产量完成1.39万吨,秋粮产量完成9.79万吨。全年种植烤烟1.06万亩,占计划数的100%,完成烤烟收购2.4万担,占计划数的100%,支付烟农收购资金1634万元。全年肉类总产量完成1.9万吨,同比增长19.1%。蔬菜总产量完成19.62万吨,同比增长7.6%。全年水产品产量完成1722吨,同比增长28.5%,禽蛋产量完成1577吨。全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2008年完成格田、重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5万人6000头大牲畜安全饮水工程、三棵树镇龙井村人饮工程和炉山镇南山河人饮工程;完成渠道清淤43.9公里,新建渠道7.5公里,维修小山塘3口,小水池、小水窖各ll口,完成堤防加固3.2公里。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兑现了200台农户购买农机补贴,完成2000亩机插秧。完成5个乡镇遥测雨量站建设、2个五要素气象观测站建设、1个天气预报农经网信息显示屏安装和2个人工影响天气基地建设。


    二是着力抓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2008年完成辣椒示范种植面积1333亩,番茄示范种植面积113亩,优质葡萄示范种植面积1276亩,特色蔬菜示范种植面积2198亩。大力发展畜牧业,全年完成凯里宏大良种猪繁殖场建设、5个标准养殖小区建设、8个养殖场改扩建和14个养殖小区改扩建。全市发展规模养猪户249户,饲养母猪3473头,育肥猪3万余头;发展规模养牛户148户,饲养优质秦川牛1356头,饲养奶牛360头;发展规模养鸡场48户,年出栏肉鸡116.8万羽,向社会提供鸡苗80万羽;生猪、优质肉牛、优质肉鸡、优质奶牛、水产品养殖等五大畜牧业基地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38%。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三辣明洋、宏大养殖场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的引导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三是稳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14个乡级林改实施方案已全部经市政府审核批复;完成宗地勾绘98131宗,勾绘面积105.89万亩,占总任务的98.3%。全面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全年天保工程封山育林完成5000亩,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完成5000亩,绿色通道建设完成3200亩,为打造绿色凯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年建成通村公路137.5公里、通村油路10公里,完成了旁海、炉山汽车站和旁海清水江航运码头建设,万潮汽车站建设完成工程总量的70%。完成12个村的整村推进、14个自然村寨整治和1300户民居亮化;建成1000口农村沼气池;投入试点资金140万元,完成了8个新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


    (二)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国企改革稳步推进,节能减排取得新的成绩


    一是奋力克服雪凝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努力推动工业企业生产。全年水泥产量完成32.37万吨,比上年下降17.5%: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完成13624吨,比上年下降68.62%:自来水供应完成1503万吨,同比增长4.52%;红酸汤产量完成2990吨,比上年增长17.30%;硫酸产量完成10619吨,比上年下降57.83%;冶金粉末产量完成5307吨,比上年下降31.03%;生铁产量完成6662吨,比上年下降47.33%;混凝土产量完成61627吨,比上年增长23.56%;电解锰产量完成1485吨,比上年下降14.70%。全年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3.52亿元,比上年增长6.1%,占计划数的95%;其中市属完成20.03亿元,比上年增长8.8%,占计划数的95.4%。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43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市属完成6.08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占计划数的118.05%。


    二是加强工业技改项目的协调调度。总投资15.35亿元的14个新(续)建重点工业项目进展顺利,其中:振邦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吴氏白鲜挂面厂一期工程、苗仁堂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GMP制药厂已基本完工并投入试产;瑞安水泥公司年产1OO万吨干法水泥项目、森泰建材公司加气混凝土砖项目、丰球磁材公司异地技改项目、三辣明洋公司异地技改项目已完成投资60%以上;康尔佳制药公司异地技改项目、双倪酱菜公司异地技改项目已完成投资40%以上。以上项目的顺利推进,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加强煤炭生产,强化税费征收。全年原煤产量完成156.21万吨,同比增长49.55%,其中电煤供应完成80万吨,提前38天完成全年电煤供应任务。金年煤炭税费征收完成1.14亿元,比2007年增加5873.4万元,同比增长99.43%,煤炭税费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四是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市政公益国有企业,通过加强管理、理顺机制,促进企业做大做强。2008年,市自来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l 66万元,同比增长21.6%,上缴税金210万元,同比增长75%,实现利润  201万元,同比增长82.7%。市公交总公司通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企业管理,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2008年获得“二级城市公共汽车企业”经营资格,全年完成经营收入1355.38万元,同比增长256.1%,上缴税金74.4万元,同比增长58.84%,实现利润60.8万元,同比增长58.84%。针对包袱沉重,停产、芈停产的企业,通过改制、破产等方式,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全年完成市物资总公司改制方案和市建二公司改制方案的制定工作,推动市农化公司改制工作进入了职工筹资入股阶段,稳妥处理了炉山农场改革改制善后事宜,平稳推动凯里玻璃厂实施政策性破产。截止目前,全市共有28户市属国有企业依法进入改革改制和关闭破产程序(其中改制l7户,关闭2户,破产9户),占应改制户数的66%;已安置职工3974人,占应安置职工的52.3%。


    五是采取超常规措施,强力推进炉山循环经济区建设。通过积极融资和向上争取资金,加快完善循环区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长1979米、宽2O米的炉山镇环城西路市政干道已竣工通车;长680米、宽2O米的循环区3号公路(东段)建设工程已基本完工;炉山循环经济区日供水1.2万吨自来水工程已基本完工,即将投入使用;3.8万平方米的原炉山农场安置房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目前,炉山循环经济区已基本具备了企业落户条件。经过全力争取,清江电厂首期2×100万千瓦火电项目已确定落户炉山建设,双凯化工公司年产40万吨氢氧化铝项目、奋达公司异地技改项目均已全面开工,煤电铝一体化的新型循环经济工业区已显露雏形。


    六是全面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工作。严格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和《凯里市2008年节能工作方案》抓好工业生产节能。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2008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9.12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较好地完成了州政府下达的任务指标。按照《市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和《污染减排目标责任书》的要求,认真开展饮用水源综合整治、凯里城区二氧化硫综合整治和清水江流域凯里段水污染防治工作,清水江、巴拉河水质达到了III类水质标准,城市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地表水达到水功能区划标准,酸雨恶化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加快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龙头河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行,金井河治理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加大对重点工矿企业环境治理力度,2008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8%、15%,较好地完成了上级考核指标。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市政府通过积极融资和广泛运作,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年凯里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65亿元,比上年增长32.13%,占计划数的114.93%;其中市属完成21.82亿元,比上年增长36.5%,占计划数的118.7%。按投资类型分:基本建设完成16.47亿元,比上年增长31.81%;房地产开发完成9.7亿元,比上年增长50.24%;更新改造完成4.19亿元,比上年增长65.07%;其它投资完成0.29亿元,比上年下降83%。2008年,我市通过发改渠道共获取上级各类补助项目29个,获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1006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9597万元,省级补助465万元。按行业分:交通能源项目3个,获  取中央和省级补助74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个,获取中央和省级补助1290万元,城镇基础设施及公检法司项目11个,获取中央和省级补助6162万元,社会事业项目8个,获取中央和省级补助2186万元,市场流通项目1个,获取中央补助350万元。通过市政府投入直接实施的项目共计202个,总投资10.07亿元。通过招商引资渠道签约引进市外投资项目32个,到位资金6.02亿元,同比增长23%。


    1、十件实事完成情况。2008年,全市实施十件实事重点工程项目34个,总投资2.3亿元,除“村村通电视工程”蛋国家政策影响需跨年度实施外,其它项目已全面完成。(1)100公里通村公路建设工程、10公里通村油路建设工程、60公里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人行便道硬化工程、旅游公路及重要村级道路20个招呼站建设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2)格田水库、重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村1.5万人安全饮水工程、6000头大牲畜饮水工程,1000亩烟地灌溉工程已全部完工:(3)农村12所薄弱学校建设工程和三棵树初级中学改造工程,50个村级卫生室建设工程已全部完工;(4)l 2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工程、新增8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程、5个自然村寨整治和l300户民居亮化工程、1000口农村沼气池建设工程、7个乡镇畜牧站改扩建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5)20户以上的749个自然村寨村村通电视工程选点工作已完成,进入设备采购阶段;(6)城区主次干道约25余万平方米油路建设工程,高溪路、华联路、龙头河新村道路大修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7)迎宾大道人行道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宁波路和清平南北路人行道板更新改造工程、市行政中心绿化广场建设工程、城区2个垃圾中转站和1座公厕建设工程、凯里民族体育场维修及装饰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8)6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主体建设工程正在紧张施工;(9)1个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程、4个社区服务站建设工程、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市行政拘留所行政综合楼建设工程已基本完工,部分工程正在进行主体装修;(10)炉山循环经济区主要路网建设工程已基本完工。


    2.新、续建重点工程项目进展情况。2008年,我市实施新建、续建重点工程项目共计168个,涉及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工业建设项目和迎接旅游发展大会项目,总投资7.77亿元。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面拉通了仰阿莎广场至三棵树8.92公里市政干道,完成了民族商贸街至北京东路延伸段道路改造工程、城区部分街道临街建筑民族特色改造工程等一批项目建设。完成了朗利至西江15.2公里油路建设工程、舟溪至水湾桥6公里油路建设工程、舟溪至青曼7公里油路建设工程、排乐至白碧河油路建设工程、凯里施秉二级旅游公路(凯里段)改造工程;重安江至甘吧哨33公里油路建设工程、青曼至石桥7公里油路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凯里雷山二级公路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


    (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全年凯里地区第三产业实现生产总值29亿元,比上年增长13%,占凯里地区生产总值的49%。以迎接全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和奥运火炬在凯里传递为契机,在短时间内迅速建成三棵树集镇旅游商品市场和凯里民族体育场旅游商品市场两个大型民族旅游商品展销平台,全面推进公路沿线民族文化旅游村寨整治及亮化工程等一大批项目的建设,成功举办了“2008中国‘凯里国际芦笙节”,进一步提升了凯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年共接待游客353.56万人次,同比增长118.77%,占计划数的186%,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6.66亿元,同比增长127.42%,占计划数的193%;其中旅游创汇984万美元,同比增长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1.99亿元,同比增长30.8%。商贸、流通、餐饮、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等服务行业也实现了较快增长。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我市房地产销售出现下滑。全年辖区内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36.6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5%;销售金额完成6.97亿元,同比下降21.9%。其中市属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完成47.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2%;竣工面积完成18.4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6.7%;销售面积完成16.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8.5%;实现销售金额3.97亿元,同比下降35.8%,房地产业受到较大冲击。


    (五)财政收入跃上新台阶,金融形势保持平稳


    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6.13亿元,首次突破6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22.52%,净增1.13亿元,占计划数的109.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714亿元,净增9964万元,比上年增长36.67%,占计划数的122.01%。金融行业平稳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2.52亿元,同比增长20.48%,贷款余额74.96亿元,同比下降1.97%。


    (六)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民生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是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行乡(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零收费”政策,落实城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免杂费”政策,免除3万余名学生杂费285万元;给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补助生活费245万元,惠及学生3千余人。“两基”迎“国检”工作扎实推进,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10.8%。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金年共投资2753万元,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教育基础工程项目55个,建筑面积27712平方米。


    二是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力度。全年投入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550万元,实施科技项目39个。金年获得州级以上科技项目13个,资金205万元;其中省级项目6个,资金83万元;州级项目6个,资金9万元;《凯里红酸汤生产标准化及其原料基地建设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项目扶持资金122万元。


    三是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建成大十字、城西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50个村卫生室建设,全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23.71万人,参合率达99%。全市城镇职工参加医保人数为2.2万人,3000多名住院职工得到了有效救治。农村合作医疗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医疗保障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四是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186人,解决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10人,其中聘用安置“4050”人员650人,占任务数180.6%。全年实现有组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89人,开展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200人。通过采取多种就业激励机制,大力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2008年城镇从业总人数为82165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为37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五是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我市各项社会保险基金除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外,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资金均实现收支平衡,并略有节余。城低保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农低保工作稳步推进,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大力推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2008年建成经济适用房2.6万平方米,解决中低收入家庭275户965人的住房困难;新开工建设lO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预计投资达1亿元。2008年,向全市1135户低收入家庭发放廉租房租金补贴169.7万元。


    六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在231个村(居委会)推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制度,占全市总数的99.6%。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三结合”帮扶工作得到加强,全年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13.29%o和7.5‰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5.13%。


    七是采取措施切实维护社会治安稳定。通过开展打黑除恶专项行动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全市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实现了社会治安形势的平稳,人民群众安全感增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通过深入开展书记市长大接访活动,依法解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维护了社会稳定。


    八是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不断改善。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9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占计划数的113.72%。扣除物价因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616元,比上年增长10%,占计划数的100.0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75元,比上年增长10%,占计划数的102.8%。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农业基础薄弱、抗灾能力差,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展不快,农民增产增收的难度较大;三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房地产销售市场收到较大冲击;四是随着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经济实体蔓延,工业经济形势较为严峻;五是受凯里发电厂3月底全面关停、工业企业开工不足、国家税收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全市财政增收存在巨大压力;六是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道路交通事故未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生产的压力较大;七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各种矛盾纠纷大量涌现,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较大。


    二、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控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9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贯彻市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以中央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一系列政策为契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以项目为载体,力争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扩容和功能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民族生态旅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2009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 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
 --全市财政总收入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
 --农业总产值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
 --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5%。
 --全市森林覆盖率增长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保持在99%以上。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3%,化学需氧量下降8%,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5%。


    围绕上述目标,纵观国内外形势,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主动迎接挑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着力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加大对我市的投资力度。通过向上级争取、政府运作和广泛融资,牢牢抓住项目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全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通过项目拉动,引领全市经济社会的平稳、持续发展。2009年着重实施好十件实事、新建、续建重点工程项目和新增中央投资项目。


    一是切买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加强项目库建设。超前储备一批前期工作完善的项目,为争取中央今后一两年的投资作好准备。市政府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将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2009年按照不低2000万元的额度确保到位,力争达到3000万元,重点确保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和长远影响的凯里至羊甲高速公路、凯里黄平机场高速公路、沪昆高速铁路凯里段、巴拉河水库、黄金水库、凯里城区清水江下司至凯里火车站防洪堤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经费投入。市直各部门要千方百计等集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对照中央投资领域和方向,加快编制一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形成“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实施一批”的推进机制。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建设“大凯里”的高度,继续谋划一批涉及凯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力争全市项目库储备达到1000亿元以上,为争取今后两年的国债项目奠定基础。


    二是用活、用足当前政策,全力争取中央投资。由市落实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发改局牵头,全力向国家和省、州申报国债项目。市直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向省、州有关业务部门沟通、汇报,全力争取上级部门的项目支持,2009年力争全市筛选上报项目67个以上,总投资达到40亿元以上,争取获得国债资金支持2亿元以上,尽力确保凯里市城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工程、黄金水库建设工程、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里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西出口小流域治理二期建设工程、人均0.5亩保灌工程、退耕还林专项成果巩固工程、凯里市日产100吨蔬菜基地建设工程等一批项目得到审批并启动实施。


    三是积极开展银政合作。充分利用目前我市的土地储备、矿产资源和有效的国有资产搭建融资平台,进行贷款融资。力争2009年向金融部门融资4.5亿元以上,加上政府财政投入,启动建设凯里一中开怀新校区、虎庄至炉山二级公路、凯里至羊甲高速公路、凯里黄平机场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和清江电厂首期2×100万千瓦火电项目等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


四是下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抢抓“高”建设和泛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以炉山循环经济区为平台,以凯里经济开发区为依托,以我市优势资源为支撑,确保引进4-5户规模工业企业落户凯里,实现年内引进市外资金到位7.25亿元以上,进一步扩大我市的工业经济总量。


  五是充分运用财政补助、贴息等扶持政策,发挥政府对投资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资金投入企业自主创新、产业升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领域,形成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的后续机制。


  六是加大对重点工程项目的督查、调度和协调。2009年十件实事和新建、续建重点工程项目实行按月调度项目资金,按月督查项目进度情况。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按照上级要求实行每日调度,确保项目按计划开工、按计划完工,树立凯里在实施国债项目上的良好形象,为争取后续国债项目奠定基础。同时,健全项目工作协调机制,及时解决规划、征地、立项、拆迁、环保、招标、物资采购等问题;实行项目绿色通道,特殊紧急事项实行先办理后完善手续,保证项目按时、保质、按量完成。


  (二)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扎实推进“三农”工作


  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农业投入,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力度,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努力促进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2009年计划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2.5万亩,力争粮食总产量达到11.6万吨;种植水稻12.5万亩,其中超级稻1.5万亩;种植玉米5.5万亩,其中杂交玉米5.2万亩;种植马铃薯5.5万亩以上,其中脱毒马铃薯3.2万亩;种植油菜2.8万亩;种植优质烤烟6500亩,确保烤烟收购达到1.5万担;肉类总产量达到2.1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1750吨,禽蛋总产量达到1770吨。


    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抓好新建193.5公里l0个乡镇l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122公里农网冰灾加固工程和农网完善化工程,实施农村3万  人饮水安全工程,抓好里禾、金银洞、东门、洛邦、寸腰岩、小堡6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10400亩烟水配套工程,抓好100公里通村公路建设工程,都兰至小风洞20公里通村油路建设工程、40个村60公里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人行便道硬化工程和170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真正把惠及广大农民的实事办好、办实。


    二是抓好农业重点示范工程。按照“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指导思想,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实施好舟溪大坝第二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万亩玉米高产示范项目,重点抓好万潮大坝、舟溪大坝、龙场虎庄、湾溪平茶四个蔬菜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优质米、优质果品、优质烤烟、“三辣”、晚熟西瓜等基地建设规模,大力扶持三辣明洋、双倪酱菜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发展。


    三是抓好畜牧示范项目建设。继续实施母猪饲养补贴和保险补贴,加大生猪品种改良力度,不断做大宏大良种猪繁殖场、大坡生猪养殖场等一批生猪养殖基地;推进畜牧养殖基地(合作社)建设,扶持永丰牛奶场、东兴养殖场、云鹤养鸡场、华牧蛋鸡场、鼎丰畜禽养殖公司、宏睿林下鸡合作社不断做大做强;重点抓好龙场平寨、麻塘、湾水洪溪、三棵树格冲、鸭塘中坝等5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建设。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不断扩大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四是着力抓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进一步整合资金资源,在继续抓好2008年8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市财政专项安排150万元资金,支持三棵树镇朗利村、龙场镇狗场村、炉山镇五里桥村、大风洞乡青岗林村和湾溪街道平茶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年内完成13个村整  村推进项目、1000口沼气池建设工程、3个自然村村寨整治工程和500户民居亮化工程,不断改善农村面貌。

    五是切实抓好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工作。紧紧围绕目前我市实施的各类建设工程,力争2009年组织2000名以上返乡农民工和尚在城镇继续找工作的农民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并推荐他们到合适的岗位就业。进一步统筹市内就业岗位,通过召开农民工就业招聘双选会等形式,促进更多的农民工上岗就业。

    (三)攻坚克难,奋力推进工业经济较快发展

    面对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向经济实体蔓延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要增强信心,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力争2009年实现原煤产量150万吨,水泥产量45万吨,自来水供应量1600万吨,红酸汤3000吨,十种有色金属l万吨,生铁4000吨,冶金粉末4000吨,电解锰1500吨,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81亿元,同比增长12%。


    一是以完善炉山循环经济区配套设施为重点,搭建好我市工业发展平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继续加大炉山循环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企业自筹、财政补助和向上争取资金等方式,年内完成循环区供水管网工程、循环区3号路南段建设工程、110千伏炉山变电站双回线建设项目和3.8万平方米原炉山农场安置房工程。加快双凯化工公司年产40万吨氢氧化铝建设项目、奋达公司异地技改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年内初步建成投产。加快整合煤炭资源,推进煤炭企业的扩能技改。加快清江电厂首期2×100万千瓦火电项目筹建进度,力争年内开工建设。积极向省、州汇报争取,通过完善炉山循环经济区规划,力争将我市炉山循环经济区列为全省煤电铝一体化循环经济试点。

    二是抓好现有工业技改项目,力争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确保森泰建材公司混凝土加气砖项目、丰球磁材公司异地技改项目、苗仁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GMP药厂项目、三辣明洋公司异地技改扩能项目、瑞安水泥公司年产100万吨干法水泥项目、鑫泰熔料公司二期技改项目和凯荣玻璃有限公司平板玻璃生产加工项目在2009年上半年全面建成投产;康尔佳公司异地技改项目、双倪酱菜公司异地技改项目在2009年8月初步建成投产;年底建成太巴克磨料公司二期技改扩能项

    三是抓好行业准入、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督促黔宇电.解锰厂等高耗能企业采取措施做好行业准入工作,帮助扶持企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提升我市铝、锌、锰、铁等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交通和建筑节能,大力推广使用节能灯具,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实施重点行业和工业企业的节能降耗工程,对省、州调度的节能降耗减排指标实行按季调度,确保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3%。抓好企业排污达标治理、达标排放、城区锅炉的更新换代和关停,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凯里发电厂的关闭工作;加快实施工业企业“退二进三”不断净化城区空气。加强全市化学需氧重、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监测和监控,确保2009年化学需氧量下降8%,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5%。

    四是加强调度,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实行工业经济运行每月调度制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终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对有条件、有市场的企业,督促其满负荷生产;暂时不能开工的阳光铝业公司、贵州铁路  锌厂等企业,要想方设法帮助其早日复工、复产;鼓励、支持煤炭企业克服目前煤炭市场价格下跌和销路不畅的困难,千方百计恢复生产,确保2009年煤炭产量与2008年持平,煤炭税费不出现大起大落。

    五是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筹措资金,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力争年内终结市富丽服装厂、市第一印刷厂的破产清算程序,稳妥实施凯里玻璃厂政策性破产。

    (四)以发展旅游业为龙头,着力推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按照建设“独具苗侗文化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的定位,围绕“打造原生态民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下大力做大做强旅游文化产业,力争2009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到410万人次,同比增长20%,实现旅游收入45.83亿.元,同比增长25%,创汇1181万美元,增长20%。


    一是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加快旅游项目建设。2009年市财政投入150万元用于培育三棵树集镇民族旅游商品市场;通过市场运作和招商,引进凯里市新世纪百货公司全面打造凯里民族体育场旅游商品市场。同时,通过对外招商、财政投入和向上争取扶持资金,加快凯里民族风情园、香炉山蚩尤陵园、仰阿莎五星级宾馆以及一批乡村旅馆和重点旅游村寨的建设,进一步增强旅游接待能力,提升凯里的民族旅游文化品位。通过扶持旅游商品企业加大投入,不断提升设计、制作水平,做大做强仰阿莎、苗妹、太阳鼓等一批民族旅游工艺品生产企业。

    二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商贸流通业和现代物流业。通过  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资金,力争开工建设凯里大型中药材批发市场、茶叶综合批发市场和老猫洞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尽快将我市建设成贵州东部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三是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2009年计划建设经济适用房5万平方米,解决640户中低收入家庭5250人的住房困难。实施廉租住房补贴2000户7000人,基本实现城市低收入“双困”户4000余户应保尽保和居者有其屋的目标。2009年计划开工商品房面积58万平方米,计划投资达9.8亿元以上。为帮助房地产企业克服当前的困难,我们将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帮助房地产企业渡过难关。一要在手续办理上实行限时办结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二要从规划、土地、税费等政策方面对房地产企业进行帮助和扶持,减轻企业负担。三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正面宣传,引导市民消除等、看和买涨不买落的消费心理。四要根据中央和省、州的要求,协调金融部门逐步放宽对房地产业的信贷投资。力争通过以上措施的全面推行,推动全市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五)以提高城镇化水平为重点,切实增强城市的辐射带动力

    围绕“大凯里”的建设规划,充分利用我市作为全州户籍制度改革试点的契机,全面加快城镇化步伐。

    一是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工作。按照建设“大凯里”和“凯里城市经济圈”的目标定位,2009年完成《凯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凯里市综合交通规划修编》报审工作,完成《凯里城市经济圈发展战略规划》,做好三棵树、鸭塘、棉纺厂、龙头河4个片区的控规编制等工作。

    二是以路网建设引领城市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年内  完成仰阿莎至三棵树市政干道和凯开大道的路灯、绿化等市政设施配套建设工程和北京东路延伸段至二龙路口市政干道改造工程,采取措施加快宁波东路延伸段改造工程、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金井河综合治理建设工程、小干沟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工程的施工进度,年内开工建设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做好三棵树至台江革一公路和凯里火车站至下司滨江大道项目的前期工作。

    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年内完成炉山、湾水、龙场、万潮、旁海、舟溪、大风洞、凯棠共8个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部分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等方式,全力加快乡镇政府所在地道路、供水、学校、医院、集贸市场、文化站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和提升乡镇面貌。

    四是切实抓好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及时制定和出台全市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和配套政策,让一批在城市有相对固定工作和相对固定住所的本籍农民转为城市居民。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市外人口到我市落户的门槛。通过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吸引周边一批农民到乡镇政府所在地落户,扩大乡镇居民人口总量,集聚人气,加快乡镇的城镇化步伐,不断扩大城镇人口比重。

    (六)加快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在计划安排、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体制改革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一是进一步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点抓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地质灾害学校搬迁工程、大风洞正钰中学校舍改造工程、万潮中学校舍改造工程、鸭塘初级中学校舍改造工程、凯里八中新教学楼和运动场建设工程、凯里一职校改扩建工程和凯里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的实施,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加快进度,早日完工,早日发挥项目效益。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加快推进凯里一中开怀新校区建设。加大“两基”迎“国检”的工作力度,确保顺利通过省人民政府的验收。

    二是加大科技和文化投入,积极推进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林业、水利、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三农”的水平。继续抓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力争年内建成凯里市人民广播电台和9个乡镇文化站。

    三是大力发展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切实抓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2009年重点抓好市人口计生妇幼保健服务中心门诊大楼工程、洗马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十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旁海镇计生妇幼保健服务站业务楼、炉山镇计生站业务楼和万潮镇卫生院业务楼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街道、乡镇的医疗救护水平。继续做好中心乡镇卫生院、一般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级卫生室等项目的申报前期工作,为2010年全面开工建设作准备。加强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和投入,强化人口计生工作责任制,积极推进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六周期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工作,确保人口计生工作有新起色、有新突破。

    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年内完成三菱商事贵州省凯里市  生态示范林建设项目、巩固退耕还林专项成果项目、罗汉山森林公园管护站建设项目和天然林资源保护项目建设,完成绿色。大凯里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前期准备工作,积极争取启动实施凯里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确保2009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增加1个百分点。

    五是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以“平安创建”为载体,继续加强领导,发挥职能部门作用,调动社会参与,继续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行动,促进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继续做好书记市长大接访,切实抓好信访维稳工作。

    六是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坚持不懈地抓好市场经济秩序的整顿和全市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的各项具体工作。深入开展以煤矿安全、危险化学品管理、道路和水上交通、非煤矿山、公众聚集场所安全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加强检查、督查,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实现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各位代表,做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责任重大,任务繁重。我们要在中共凯里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按照建设和谐凯里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克难攻坚,扎实工作,全面完成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为凯里实现新跨越做出新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凯里市第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下一篇:“交通促发展”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