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李大伯谈改革开放30年自己的亲身体验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08-11-28 00:00:00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点击:  

 

    本港讯 11月26日清晨,凯城被大雾笼罩,太阳从迷雾中折射出几缕金黄的光,给这座城市披上了美丽的面纱,别有一番滋味。家住凯里牛场坝的李大伯从万博早锻炼回家,途经菜市场时,心血来潮替老伴买了一回菜。

    “大叔,就称一斤肉,够吃吗?”看着李大伯提着好几种蔬菜,卖肉的师傅好心地提醒道。“够吃,当然够吃啦!这斤肉,我是用来炒蔬菜时调味的。在我家,荤菜的地位都降低了,变成了配菜,我们要吃就吃最新鲜、最原生态的肉,哈哈!”李大伯洪亮的笑声让路过的行人也抱以会心的一笑。

    面对记者要李大伯谈谈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他的亲身体验,李大伯不假思索地说,这三十年来,家住农村的他感受最深的就是:吃吧,从要吃荤变成想吃素, 住吧,从一个劲地想住城里钻到想回到农村住。

    今年快60岁的李大伯说,在他小时候,别说吃肉了,就连干饭都很难吃得上,那时的饭,“掉在地上连狗都追不着,太稀,流得太快了”。李大伯感慨万千,眼睛里闪着晶莹的泪花,他说,到现在,他看见稀饭就害怕,改革开放以后,他就一直拒绝稀饭。

    “你们这一代人一定觉得我们很矛盾。”李大伯说,不等记者回答,他又感叹起来,“在改革开放之后出生的你们是无法体会我们那时的艰苦的” 。

    “从我们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吃肉是永远吃不腻的。我们每顿饭都必须有肉,可以不多,但必须有!”李大伯说,经历了饥饿年代的他们特别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为了身体健康,他和老伴特别讲求饭菜的质量和营养,儿女们也给两老搭配了营养食谱。所以,每餐饭他都是以蔬菜素食为主,以肉类为辅。

    现在逢年过节,和普通百姓家一样,就算摆上满桌的荤菜,可也少不了几种蔬菜。往往,蔬菜吃完了,荤菜还在盘子里没动几口。

    “我们那个年代,吃肉都是一件稀罕事,谁家吃肉了,那油都故意往嘴边抹,然后出门向大伙儿炫耀,那个劲儿,得意死了。”李大伯回忆,在他还小的时候,过年要招待客人,家里那点肉父母只让他沾一两口解解馋就藏了起来。客人来了,那肉被母亲切成一小片一小片整齐地放在盘子里,李大伯只有看的份,筷子是万万不能碰的。谁家摆上一盘肉,客人都会受宠若惊的,也只会小心地夹上一两片,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那肉要招待好多轮客人呢。有一年,父亲看孩子着实可怜,便跟他母亲商量,把肉切成大块大块的,兴许客人就不好意思夹了。母亲思量半天无奈地同意了。结果那一年,客人都夸母亲大方,筷子没有往盘子里伸。“那顿肉,让我至今难忘啊!”李大伯慨叹的说。

    采访结束后,李大伯说,别看自己已经60多岁了,可身体还硬朗着呢。每天清晨和傍晚,他和老伴都会去万博和一帮老朋友锻炼,享受夕阳红的快乐。“趁着祖国的经济在迅速腾飞,国际地位的快速提高,我们越活越有滋味。哈哈,我们还要珍爱生命多活几年,享受社会主义带来的优越感。”李大伯爽朗地笑了,迈着大步朝家的方向走去,一步一步,仿佛在丈量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他的生活由艰难到幸福的历程。

                                                           (吴胜成)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供电部门提醒:冬季用电 注意防火
下一篇:凯里市检察院两干警司法考试获A证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