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黔东南州五大措施打造民族特色城镇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08-06-16 00:00:00  来源:贵州日报 点击:  


 
 
  金黔在线讯 6月9日,记者到凯里市三棵树镇采访,路两旁具有鲜明苗族特色的建筑令人赏心悦目,使人充分感受到黔东南州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风情。

  自被确定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以来,黔东南州从去年开始出台5条措施打造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城镇和村寨。

  一是以原生态民族文化为灵魂,突出地方民族文化特色。提高对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建筑艺术的认同感,系统地提炼出公认度高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建筑元素符号予以推行,在城镇开发建设中,通过“穿衣戴帽”等民族文化改造工程推进实施。

  二是在城市中引入苗侗民族特有的社区居住模式,加强城市配套设施如芦笙堂、鼓楼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把民族文化的各种要素有机地融合进城市的建筑群落中,促进人与人之间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团结,构架各民族兼容并蓄、亲和共处的人文环境。

  三是加强城镇生态建设和保护。坚持生态保育、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根据城镇不同地区的功能以及生态环境容量,因地制宜将本土优良树种、草种引进城镇实施绿化,营建城镇生态环境的地方特色。

  四是大力加强民族文化村寨的保护和整治工作。切实保护好散布于该州各县市众多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村寨,整合资金形成合力,一方面切实加强村寨环境和风貌、建筑形式和风格的保护,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道路、供排水、消防、垃圾堆放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五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实施公共财政均等化,公民权利平等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向农村延伸,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何生华 本报记者 杨志刚)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一辆拖拉机 载了20人(图)
下一篇:一等功臣杨启成传递奥运火炬展风采(图)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