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甜的米酒,斟满牛角杯;千年的期盼,只为这一回。”由苗家人自己创作的《苗乡侗寨迎奥运》歌曲,在北京奥运圣火进入贵州境内传递之前,早已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苗乡侗寨传唱。
民族风情浓郁的黔东南,13日将迎来北京奥运圣火。这是奥运圣火首次进入中国西部苗寨。以苗族、侗族为主体的400多万黔东南各族人民,正激情满怀地期盼着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黔东南苗乡侗寨山青水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上世纪九十年代,古老苗乡就开始向世人撩开她神秘的面纱,一幅幅画一样美丽的苗乡风情、一首首苗歌鼓舞使人流连忘返。
而今,在苗乡侗寨,随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及民族文化研究专家,他们沉浸在这古老民族歌与舞的海洋里,久久不愿离去。
“跨越千山万水,我们和圣火有个约会;今天与苗乡干杯,看和平的圣火映红这青山绿水;今天与侗乡同醉,看不灭的梦想象这火焰熠熠生辉......”这两日,在苗乡侗寨听得最多的就是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反复唱着这首《苗乡侗寨迎奥运》。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苗乡侗寨的同胞们逐渐脱掉贫困帽子,生活开始富裕起来。古朴浓郁的南花村,13年前,还是一个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贫困村。而今,这个苗族聚居的村寨年接待游客达近1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800万元,人均收入3000多元。一些村民装上了程控电话,有了彩色电视和VCD,还用上了手机。苗家少女、后生除了会苗语外,还会讲普通话和简单的英语。
物质生活日渐丰盈的苗、侗同胞们并没有丢掉他们古老的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如编写民族文化典籍及民族文化乡土教材,把民族文化引进课堂,为民间艺人评定职称等,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苗乡和侗寨,鼓乐伴笙吹,尽情的歌唱,敞开了心扉,我们传递奥运圣火,传递梦想......”热情、豪爽的苗乡侗家人,用歌声等待着“祥云”的降临。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