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黔东南州有序组织护送滞留受困人员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08-02-02 00:00:00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倾全州之力保民工返乡   举社会之爱助学生回家

黔东南州有序组织护送滞留受困人员

    本港讯 (张晓华)50年一遇的雪凝天气,让十多万旅客有家不能回,滞留在黔东南州境内。面对严重的灾情,黔东南州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团结一心战雪凝,采取有力措施,把滞留人员安全护送返乡,赢得了民心,保持了社会稳定。

    2008年1月12日以来,受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影响,黔东南州出现了罕见的雪凝天气,导致全州公路路面凌冻严重,凯麻、凯玉高速公路和国道、省道等交通线路关闭,造成了大量过往车辆和旅客滞留州内。据黔东南州应急办、州民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1月26日,该州部分县累计滞留人员达125677人,各类机动车逾万辆。

    灾害发生后,州、县(市)两政府及时启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紧急组织开展救助和输送返乡工作。

    一是及时成立了民工返乡学生回家工作领导小组。州、县(市)府政府分管交通工作的副州长、副县(市)长亲自担任本级领导小组组长,交通、公安、安监、卫生等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组织领导民工返乡学生回家工作。州政府下发了《关于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切实做好滞留人员应急救助的紧急通知》和《关于雪凝天气紧急状态下输送民工返乡学生回家强制性规定的紧急通知》,对输送民工返乡学生回家工作作了全面安排。

    二是切实保障滞留受困人员取暖、食宿和就医院问题,保证受困人员有饭吃、有地方住,不挨饿不受冻不生病。为了安慰受困人员,州四大班子领导顶风冒雪对滞留在凯麻、凯玉和贵新高速公路境内段的人员进行慰问。凯麻、凯玉高速公路沿线市、县政府组织了专门力量,发动沿线乡镇、街道和村寨群众对滞留在高速公路上的司乘人员进行多形式的人道主义救助。州县两级民政部门送去了食物和防寒物资,州、市机关单位职工纷纷为滞留在凯里地区上万农民工和数千学生捐款捐物。凯里市与辖区招待所、旅社打招呼,要求不能拒绝无钱的困难民工和学生食宿,一律接收食宿,由政府结帐。州、县卫生部门组织医疗队上路巡诊,开展“送温暖”活动,免费送医发药。据不完全统计,凌冻期间全州共投入救助资金809.17万元,共救助困难群众24余万人,其中共计救助滞留人员56851人次,共对滞留人员实施食品、供水、保暖、医疗救助折合人民币740万元,共发放食品51320件(箱)、发放矿泉水4500件(箱),发放衣被6230件。

    三是组织机关单位职工上路,采取铺沙、撒盐等防滑处理,有序疏通滞留车辆。全州共计投撒防滑盐2200吨,防滑砂39645立方米,人工18448人/次,运用施工车辆1180辆/次,机械台班1922台/班,投入资金653.462万元,柴油33261公升,汽车17626公升。

    四是实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纪律、有准备的综合统一安全运输。交通部门统一调度车辆,实行编队行驶,由交警开道、武警消防护送,有一名交通系统的干部带队、有一名医务人员随车护送。护送的车辆和驾驶人员由运输指挥中心挑选,并随车配备足够的防滑盐、防滑布、防滑砂。明确了各公路干道管理防滑责任,要求各县市交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铺砂或撒盐工作,沿途县乡镇都组织好干部职工、群众在易滑路段铺砂或撒盐,做好安全护送工作。落实了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出了问题,将追究党政一把手责任,追究分管领导责任,追究政法委书记的责任,把板子打到分管领导身上。过境运输车队实行县交界处接送交护制度,在谁的地界出问题谁负责,从而确保安全运输各个环节的落实。据统计,全州共发班线217条,发班次2139次,车站救助7918人/次,运输旅客47070人,其中学生5183人。滞留凯里的学生已基本疏散,绝大部分民工已踏上返乡的车队。

    由于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和各工作部门高度重视民工返乡学生回家护送工作,组织有力,措施到位,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顺利进行,没有发生人员冻饿和车辆安全事故,把民工和学生安全送回了家乡,保持了社会稳定,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得到了充分体现。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张正特荣获全国“优秀网络信息员”称号
下一篇:凯里干部群众携手抗灾【图】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