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经济日报》记者凯里市采访记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06-11-21 00:00:00  来源:经济日报  

 

       “苗岭明珠”谱写文明新章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采访记

 

    本报记者  顾  阳  张剑鸣  熊  丽

    初到凯里,记者就听说了一个关于“斑马线”与“文明凯里”的故事————以前,长年生活在山里的人们,根本不知斑马线为何物,也没有“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的意识;自凯里市2002年创建文明城市以来,“横穿马路要走斑马线”却成为凯里各族群众的自觉行动:一个从麻塘镇到凯里走亲戚的农民在马路边站了半天,却迟迟未敢迈足。原来,一场大雪让平日里醒目的斑马线不见了,最后他清理出斑马线后,才安心地过了马路。

    凯里人就能做得这么好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一到凯里,记者便迫不及待地观察起来。事实让记者信服了:纵横交错的市区主干道宽阔整洁、满目青翠,步行街上难见纸屑和痰迹;行人横穿马路全部走斑马线,人车各行其道,一切都井然有序。  

    国家旅游局检查组暗访后,对凯里市民自觉走斑马线的文明习惯赞叹不已。

    “小小斑马线,记载着4年多来凯里市创建文明城市一路走来的足迹。”凯里市委宣传部长杨兰田告诉记者,长期以来,作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的凯里,虽名为城市,实际上就是个农村大集镇:马路就是市场,人们随意穿行。每逢集市,市中心挤满了货摊,集收人散后,留下的是满街垃圾。在贵州省每年一次的“卫生与秩序”评选活动,凯里市连年排名居后。

    城市环境的“脏、乱、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凯里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在深入调研后指出,凯里文明程度不高,不能责怪市民素质。习惯是由环境养成的,不良习惯是被“纵容”出来的,改变现状,关键要靠制度建设和加强管理。

    从2002年6月开始,凯里市委、市政府发起了“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建美好家园”主题创建活动,全市数万名干部、市民集会签名“告别不文明行为”,对乱吐乱扔乱倒、随意横穿马路等陋习发起宣战。与此同时,凯里市委、市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争取和筹集8.07亿元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整体功能不断增强。

    为树立凯里新形象,凯里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一手抓旧城改造,一手抓新区开发;一手抓城市功能完善,一手抓环境建设”的工作思路,通过土地置换等方式,先后完成了旧城区部分路段的改造和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的模式,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市里运用市场手段,先后建成了果品、副食品、林产品等批发市场,形成了城市基层设施建设多元投资、多家经营、共同发展的格局;通过对道路保洁权、公厕管理权、广告发布权实行公开招商拍卖,实行资本化经营,改变了城市无形资产“有投入无产出”的状况。

    为了把文明创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凯里市委、市政府成立了30多个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市委书记、市长等领导挂帅,每天不定时进行督察指导,1000多名机关干部轮流上岗值勤。一位曾参加执勤的干部颇为感慨地告诉记者:“戴上了红袖章,要想监督别人,你自己首先就得做到。纠正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深受教育。”

    “文明创建”带给凯里的,不仅仅只是环卫、交通秩序等层面的变化,更多的是凯里人为之振奋的精神,他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充满着荣誉感,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关注着这个城市的发展。

    “我们凯里每年都要举办芦笙节,以前每办一次,市容市貌就要遭破坏一次,花圃草坪被踩成泥浆,鲜花装饰物丢失。”凯里市文明办主任牟笑菲告诉记者,自创建文明城市以来,上述现象已基本消失,今年的芦笙节,虽经历万人巡游,但数万盆鲜花一盆未丢,绿化带也丝毫未损,让许多嘉宾和游客赞叹不已。

    另一个让凯里市民和外来投资者感到的变化,是干部作风的转变。过去“脸难看、门难进”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温馨的笑容和周到的服务,工作效率有了大幅提高。2005年,凯里市进入了“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

    “凯里的环境变化,让我们对投资回报充满信心。”湖南怀化佳惠超市连锁公司负责人说,在比较了周边数个县市后,公司最终还是选择了凯里。现在,凯里佳惠超市已成为当地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

    以人为本,重在建设,贵在坚持,根在群众,全民参与下的凯里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凯里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省双拥模范城市”等称号,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卫生与秩序”创建先进单位,连续5年保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省级“模范市”称号。现在,凯里市正全力投入到省级文明城市的创建中。

    “文明创建让凯里这个拥有浓郁民族风情的苗岭明珠,散发出更加迷人的气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常委、凯里市委书记杨正明说,文明创建激发起了全市人民的建设热情,正成为推动凯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建设和谐家园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vjlin【收藏】
上一篇:凯里电网在负重中“反弹”
下一篇:论坛:苗乡米酒何日走出深山?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