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黎平县多点发力推动法律援助工作提质增效

在线投稿邮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25-02-07 12:41:10  来源:黎平县司法局办公室  

  2024年,黎平县根据法律援助“惠民工程”,围绕夯基础、抓重点、建机制、抓渠道精准发力,推动法律援助工作质效全面提升。全年接待群众咨询2100余人次,受理案件389件,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群众满意度达98%,法律援助知晓率提升至90%,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基层稳定提供坚实法治支撑。

  (一)夯基础,积极构建法援网络体系。一是实行开放式办公。在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一楼设置“一站式”法律援助服务窗口,与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公证处联合办公,优化功能分区,设立接待区、咨询区及等候区,并在醒目位置摆放法律援助指南及宣传资料,确保群众“进门即指引、办事无障碍”。通过简化流程、整合资源,2024年累计接待群众咨询2100余人次,受理申请389件,服务效率提升30%。二是构建网格化站点。以县法律援助中心为核心,在乡镇司法所、公检法机关及劳动、妇联等机构设立36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并在村(社区)建成321个联系点,形成“1中心+36站+321点”三级服务网络,积极打造中心与各联系站点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律援助惠民“服务圈”。三是畅通县内外渠道。抢抓“桥头堡”政策机遇,与佛山市禅城区共建“禅城——黎平法律援助协作中心”,设立劳务联络群,为在粤务工人员提供线上咨询、跨域调解等服务。协作中心成立以来,累计解答法律咨询278人次,协助处理劳资纠纷、工伤赔偿等案件26起35人,有效保障外出务工人员权益。

  (二)抓重点,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困难。一是畅通绿色通道。对农民工、残疾人、妇女儿童等群体实行“免审查、当日办、容缺办”机制,2024年办理农民工讨薪案件36件,追回欠薪75万元;办结妇女儿童维权案件11件,受援人满意度达98%。针对行动不便者,推行“上门服务+线上预约”,全年远程办理案件23件,覆盖偏远乡镇18个。二是配强法援队伍。组建由32名专业律师组成的特殊群体服务团队,建立“老带新”培养机制,定期开展案件研讨与技能培训。2024年指派律师承办案件291件,法院支持率95%,其中未成年人抚养权、农民工工伤赔偿等案件胜诉率达100%。三是精准有效施策。推行“援调对接”模式,对争议小、同户籍案件优先调解,全年化解纠纷45起;对复杂案件实行“专家会诊+诉讼兜底”,成功解决6起积压案件,为受援人争取赔偿金43万元。通过分类施策,案件受理率同比提高66%,调解成功率突破80%。

  (三)建机制,不断提升法援案件质量。一是规范服务流程。严格执行“受理—审查—指派—监督”闭环管理,推行经济状况承诺制,精准匹配案件性质与律师专长,动态跟踪办案进展。2024年案件指派合格率达100%,平均办理周期缩短至25天。二是强化案件评查。制定黎平县“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提升年”活动工作方案,成立黎平县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查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专家库,开展评查222件,退回整改11件,合格率95.9%。将评查结果纳入律师考核,倒逼服务质量提升。三是落实回访监督。建立黎平县法律援助受援人回访制度,组成法律援助案件回访工作专班对136件结案案件全覆盖回访,满意度100%,收集建议28条并全部整改。同步完善投诉查处机制,2024年实现“零投诉”,法援公信力显著增强。

  (四)拓渠道,大力营造浓厚宣传氛围。一是线下阵地全覆盖。利用县乡村三级法治宣传栏、工作站展板等,公示申请流程、典型案例及联络方式,全年更新内容120次,发放手册1.2万份,覆盖群众5.4万人次。二是线上宣传立体化。依托“12348”热线、“法润侗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案例解读、政策问答100余篇,阅读量超10万次;通过微信群、QQ群推送务工维权指南,惠及2.3万外出人员。三是节点活动提质效。在“三八”妇女节、农民工返乡季等节点,联合多部门开展“送法进村寨”“车站普法行”等活动100余场,发放“外出务工维权明白卡”8000张,现场解答咨询3600余人次,法律援助知晓率提升至90%。

  (徐业顺)

责任编辑:ice【收藏】
上一篇:古桥换新颜,百名外嫁女集浩荡回娘家,共庆百年古桥修缮竣工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