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国发2号文件”是国务院首次出台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层面系统支持贵州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中,贵州省黔东南州各级政协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事业繁荣积极建言献策,为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黔东南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苗岭山脉向湘黔丘陵过度地带,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原生态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态,原貌的历史遗存,构成了黔东南绚丽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务院公布的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黔东南州就占有39项,是全国所有项目的1/27,在贵州省是首屈一指。
(一)积极支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黔东南州政协通过分管主席联系和提案促进等形式,参与了州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后完成了黔东南州民族歌舞团、凯里市文工团、黎平县侗族大歌艺术团、台江县文工团转企改制任务;深化完善了《黔东南日报》报纸发行体制改革;完成了《杉乡文学》等州专属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任务;推动以转制文化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深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经营管理,健全绩效考评和记录约束机制,打造合格企业主体;完成了州级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行政部门整合组建统一的文化行政主体任务;全面完成了州县两级文化综合执法改革任务;完成了州县两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完成了本州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企业名单的认定和发布,确保转制企业及时享受财税优惠政策等。通过转制,调动了文化企业的积极性,提高了文化企业效益。
(二)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近几年来,关于文物保护的提案不断增多,黔东南州政协组织委员先后到镇远、黄平、黎平等文物大县对文物保护情况进行视察,黔东南州政协文史委也于去年专门组织文史委委员对文物保护进行了调研,并向当地党委、政府提出了许多保护文物的意见和建议。在全社会广大干部群众中,适时加大对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努力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文物保护工作,对文物情况进行了认真普查,基本上摸清了文物家底。在保护中,不仅采取多种措施严防死守,确保文物安全,还对文物进行合理利用,促进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不仅保护了文物,也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
(三)、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近年来,黔东南州委、州政府不仅把文化事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而且把文化产业作为带动各行各业来加以布局和发展,使黔东南州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与旅游紧密结合,呈现出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黔东南州政协主席梁承祥表示,今后将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出色的工作业绩,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献计出力。(刘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