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近七成是“月光族”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投稿QQ:449315
时间:2012-11-06 08:34:23  来源:大河报  

  3 消费靠父母 “月光”不害怕

  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现状,记者采访了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蔡劲林。蔡劲林说:“大学生‘月光族’人数众多,造成这一普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首先,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父母每月给他们一定金额的生活费,从高中到大学,是从‘有人管’到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没人管’阶段,很多大学生一开始不会控制消费,不适应自我管理,这都很正常,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其次,一些已经不存在适应问题的大二、大三学生,每月还是不能有计划地消费,月底钱不够用,从心理学看,是因为这个钱不是他们自己辛苦挣来的。父母给的钱,他们从心理上就不珍惜、不重视,对什么钱该花,什么不该花没有一个明确界定。”

  4 消费要有“度”

  蔡劲林说,从心理学角度看,消费是延续一种生活习惯的固定模式。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原来在家里生活时消费档次、水平和理念已经达到一个高度,上大学后,依然延续以前的高消费。

  而家境一般,尤其是农村来的孩子,在家就帮助父母干农活、卖农产品,他会主动控制消费,尽自己所能帮助家庭改善经济收入。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上了大学这些孩子也依然保持这种习惯,努力去兼职、打工,挣钱养活自己。蔡劲林指出,家长要根据家庭条件状况给孩子每月花费制定一个合理的标准,这个“度”很重要。

  首先,不管家庭条件多好,都不能让孩子产生奢侈的消费理念。大学毕竟是半社会化环境,大学时消费如果超出平均水平太多,将来毕业,薪酬不一定能达到他在大学时的消费水平,就会影响他进入社会的工作和生活,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奢侈的生活也会让大学生养成不劳而获的不良习惯,产生很多心理问题。

  其次,家庭条件一般的,还是要尽力满足孩子吃穿等基本需求。毕竟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如果把过多的时间、精力放在打工挣钱上就是本末倒置。大学是培养学生能力、学本事的重要阶段,家庭应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合理的经济帮助。

  5 养成理性消费习惯

  专家从学校和社会的角度,为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提出了几点建议。

  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接近社会但学生又并没有真正走向社会。学校应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半社会化环境。大学的宿舍安排、图书馆等建筑、设施,华丽或朴素,是否庄重典雅,都会带给学生心理暗示,对自身所处的消费水平的认识有很大影响。

  学校可以适当开设理财课程,国外的大学专门开设教学生怎样理财、投资的课程,要想正确消费,培养观念很重要。大学应邀请知名的银行理财规划师、经济学教授、商界人士等,开设理财讲座沙龙,跟学生谈谈理财经验、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等。通过讲课向学生传授理财、消费的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的消费观。

  社会也应为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念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现在持卡族的大学生们,频频出现还款危机,就是金融机构在大学生开学时,向学生推荐信用卡造成的。对于一些没能力支付超前消费的大学生,金融管理部门应严格管理超前消费的源头——信用卡,那么,大学生就会合理消费,不致过早产生超前、超额消费。

【收藏】 责任编辑: 谭德斌
每日新闻
今日信息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
进入社区 »酸汤社区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