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东昇”2011中国•凯里甘囊香芦笙节将于2011年2月20日开幕,为给芦笙节添彩,舟溪镇新光村的芦笙制作师们一刻也不闲着,41岁的潘明华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位,他为了能及时制作出凯里市芦笙乐团所需的5管高难度芦笙,每天只睡5个小时。
舟溪镇新光村作为世界最大的芦笙制作基地,在芦笙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全村仍有22户常年专业制作芦笙,全村仅凭芦笙制作这一项收入就可达30多万元,像潘华明这样的专业制作师月收入最高可达6000元,年收入在6万余元以上,生产的芦笙、芒筒成品主要销往全国各地及美国纽约。
以前,新光村主要以生产6管传统芦笙为主,后来,经过制作改良,多以8管到28管不等的半音芦笙为主,同时兼生产礼仪芦笙。此次芦笙节所需的5管高难度芦笙,其中2管属于高音16管,3管属于中音20管,主要用于“贵州东昇”2011中国•凯里甘囊香芦笙节开幕式上芦笙演奏用。
(杨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