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本港讯 (彭秋萍 记者 许世芳)镇远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历史,其中为道、府所在地就达700多年之久,自古都以军事要地而著称于世。
资源:最美丽的古城
1986年,镇远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使镇远积淀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众多瑰丽的文物古迹和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现已形成了五张国家级旅游品牌,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氵舞阳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日本在华反战同盟"和平村"旧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铁溪景区,另外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高过河,以及保持明清风貌的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等省、县级文物古迹160余处。
镇远城内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碧水晨雾姿态万千,春江渔火诗意盎然,碧水如诗舞阳河如一条凝碧的玉带,呈“S”型蜿蜒贯通全城,山水城浑然一体倒影成画,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
镇远是西南大都会,是明清中央政府进军东南亚必经之路,也曾是商业物资集散地。自从徽商、湖南中区文化渗透进来后,盐船争流,商贾如云,历史上形成的八大会馆、十二戏楼,吸引了逐利而 居的商人,军事重镇渐渐演变成了商业都市。
镇远是一座充满崇尚山水、崇尚文明、崇尚文化、崇尚和谐精神基调的古城。长期以来,中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域外各国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独特包容性文化,有“传统文化迷宫”之称。
2009年3月6日,镇远以位居第五的排列,荣获“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称号。
目标:三年打造推出镇远
今年4月,全省旅游工作会议在镇远召开,全省旅游界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山雄水美、人杰地灵的镇远。会议明确了“三年打造推出镇远,五年成为国内外知名生态人文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发展目标。
会上,原省委副书记王富玉代表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了近年来镇远在古城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旅游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对镇远县下一步发展旅游寄予厚望。王富玉特别强调:“我们一定要把镇远推出去,连续推三年!”
省委常委、副省长黄康生说:“用三年时间把灯光、民居、道路的基本功搞完,这三年重点打造镇远!”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谌贻琴说:“连续三年帮镇远,推镇远!”
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持镇远发展旅游的同时,州委州政府也重点帮助镇远,决定从州财政筹措6500万元支持镇远,在旅游公路建设中重点倾斜镇远,并明确州直相关部门帮助镇远古民居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拟于9月在镇远举办第四届中国•贵州•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艺术节暨镇远古城文化旅游艺术节,更是州委州政府全力支持镇远发展文化旅游的最有力的措施。
省委领导的支持,州委、州政府的决策,更进一步坚定了镇远县“走文化旅游兴县的科学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镇远县委县政府快速行动起来,研究出台了《加快“文化旅游兴县”战略“三年集中打造推出镇远”的实施意见》,确定了今后三年全县发展文化旅游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决定每年旅游总投入达到1亿元以上、每年旅游宣传营销投入达到500万元以上,确保到2012年底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200万人次以上,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5亿元的旅游发展目标。并及时召开县、乡、村三级干部会议进行总安排、总动员、总部署,统一了全县上下的思想认识,形成了干部群众、各行各业共同抓旅游、发展旅游的强大动力。镇远新一轮文化旅游大发展的强劲号角已经吹响。
条件:好的开端好的基础
镇远有悠久厚重的历史,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近三年来,镇远县委、县政府紧紧依托被国务院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张品牌,共投入资金2亿多元,坚持以文物保护为重点,充分依托历史街区,分阶段对古城进行全面规划保护和开发利用, 近几年的古城保护与开发建设已初显成效,加快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镇远县委托同济大学等高资质规划单位完成了《镇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重点地段修建性详规、沿河城市风貌整治等规划编制。现已形成城市总规、古城保护专项规划、历史街区控制性详规、民居修缮规划设计等较为完整的古城保护规划体系。制定并正式施行《镇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确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法可依。积极开展古城风貌整治。依据《镇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按照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的分类,大规模开展古城风貌整治。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了“尊重历史,保持完整,延续文脉,修旧如旧”的原则,使古城原貌和文化特征得以恢复和体现。合理开发古民居,以政府投入与居民投资相结合,对古民居进行了集民居宾馆客栈住宿、民俗文化展示和休闲娱乐场所等为一体的合理开发,目前已完成和正在整体恢复的古院落已达12个。
古城保护和城镇建设取得成效。重点实施了古城沿河房屋立面风貌整治工程,青龙洞至新大桥至盘龙桥的河滨道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古城灯饰亮化工程,城区污水处理工程,大菜园市民休闲广场建设工程,一批古民居修复工程和古巷道修缮工程。
交通条件得到大的改善,二级公路和旅游公路即将竣工,思南经镇远至剑河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长沙至昆明快速铁路、施秉经镇远至三穗高速公路和凯里黄平机场均即将开工建设,形成高速公路、二级公路、旅游公路和机场并存的立体交通网络,旅游发展的交通制约问题将得到根本上解决。
加快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新建了县城汽车站,规划修建了一批旅游公厕及停车场,对古城周边进行绿化。加强古城环境整治和城市管理,“整脏治乱”工作在每年检查评比中排名全州前列。
建设青溪羊坪工业园区、舞阳镇柏杨坪工业小区,将古城区的工业企业全部实施搬迁。
为保护古城,规划建设了青溪羊坪工业新城和大菜园、芽溪、小田溪城市新区,逐步将机关单位、学校从古城腾出。建设县城环城公路,各种车辆绕环城线行驶,打造城区舞阳河水上公共交通运输,真正恢复古城城区休闲步行一条街。
加大宣传营销力度,镇远文化旅游知名度大幅提升。元宵节、端午龙舟节、报京侗族“三月三”姊妹节、尚寨“八月八”土家族唢呐节等节庆活动展示镇远,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宣传镇远的同时,全力开展营销推介、广拓客源市场。与国内知名的旅游宣传推介公司百龙公司合作,大力宣传推介镇远旅游。组织相关单位赴长沙、张家界、贵阳、武汉等地举办了旅游宣传营销推介会。与贵阳、湖南省、重庆市多家旅行社合作,引进旅行社、联合推出镇远县旅游线路。邀请旅行社、知名画家、学者等到镇远实地考察。
展望:明天会更美好
为实现省委省政府领导提出的“三年时间集中打造推出镇远”的目标,进一步提升镇远县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建设文化旅游大县、经济强县,县委县政府已全面动员,全力落实好《加快“文化旅游兴县”战略“三年集中打造推出镇远”的实施意见》中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
加大古城保护力度,打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品牌。今后三年,着重在突出文化、整体性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四个方面下功夫。切实把镇远古城做古、做优、做精、做美,让游客进入镇远就有一种美的感受。
科学准确定位,把镇远建成生态人文休闲度假旅游城市。要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体现山水古城特色;要彰显人文情怀,突出城市文化;要强化休闲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把镇远建成生态人文休闲度假旅游城市。首先尽快修通古城连接芽溪新城区的主干道,联通思剑高速公路,实施好新城区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新城雏形。要着力打造一河(城区氵舞阳河),二城(府城、卫城),三个休闲区(铁溪、沿河板滩、中峡西峡)。
依托资源优势,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全县的重点支柱产业。要大力推介,聚集人气,镇远旅游在宣传营销中要按照“人文休闲”四个字的定位,打造好旅游产品,谋划好线路,设计好历史文化游、生态观光游、民族风情游、乡村体验游、体育健身游。要探索营销方式,找到一条好的路子,想方设法把游客引进来,要好好研究人气和消费,旅游产业做大了,必然会带动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通过旅游发展解决就业这个第一位的民生问题,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全县重点支柱产业。
实施亮化美化工程,古城保护与新区建设并举。着力打造“一河两岸”景观。按照省委副书记王富玉视察镇远的重要指示要求,做好沿河两岸建筑修缮和景观设计,开辟古城水上游项目,使“夜游氵舞阳河”成为镇远旅游新亮点。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群众参与”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出台优惠政策激发民间参与旅游开发。通过政府一系列积极鼓励措施的引领,企业、社会和城乡居民参与旅游、支持旅游渐成气候,青酒系列产品、民族绣饰品等已成为我县旅游知名商品,全县现有旅游公司、旅行社、餐饮店等旅游服务企业352家,其中有一定规模的民居客栈达87家。制定镇远民居宾馆(客栈)等级评定方案及标准,抓好宾馆(客栈)星评,目前镇远县城已拥有星级民居宾馆(客栈)12家。
2009年,全县接待中外游客108.5万人次,同比增长38.2%;旅游综合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44.7%,全县旅游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镇远县委书记蒋映生、县长李吉科表示:“三年打造推出镇远,五年成为国内外知名生态人文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发展目标令人振奋。我们一定举全县之力发展旅游,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投资、引导居民参与,形成全民办旅游的良好氛围,为实现这个目标竭尽全力。我们相信,有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有全县人民的同心同德,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