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寨密码吴三桂后人与陈圆圆归隐地揭秘(组图)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投稿QQ:449315
时间:2010-09-06 10:23:21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马家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水尾镇,距离县城30多公里,全寨1000多人无一户人家姓马而都姓吴…… 迷雾 清朝诗人吴梅村所作《圆圆曲》开篇名句“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

 

    马家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水尾镇,距离县城30多公里,全寨1000多人无一户人家姓马而都姓吴…… 

    迷雾

    清朝诗人吴梅村所作《圆圆曲》开篇名句“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尤其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可以称得上是妇孺皆知的千古绝唱。诗句中的“红颜”似乎已经暗含了不祥,与通常所认为“红颜知己”、“红颜薄命”、“红颜祸水”等联系起来。那么,这“红颜”指的是谁呢?谁又会为此“红颜”而“冲冠一怒”呢?其实,但凡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诗句讲述的是吴三桂与陈圆圆的惊天动地而又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

    陈圆圆这个“红颜”真是名符其实的“倾国倾城”,吴三桂为她“冲冠一怒”可了不得,导致他引清军入关,致使李自成新建的大顺朝的土崩瓦解。非凡的人物啊!我们对其生平得有所了解。

    吴三桂(1612年-1678年)。祖籍江苏高邮,字长白,锦州总兵吴襄之子。崇祯时为总兵,镇守山海关。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崇祯自杀。传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引清兵入关。吴三桂因功被清朝封为平西王,永镇云贵。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联合其他藩王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史称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阳称帝,国号为大周,同年秋在长沙病逝。其孙吴世璠继位,改元洪化。陈圆圆,本姓邢,名沅沅,后改为圆圆,字畹芬,江苏苏州氏。明末清初著名歌姬。

    陈圆圆父母早亡,从姨父姓陈。能歌善舞,色艺冠时,时称“江南八艳”之一。崇祯时外戚周奎欲给皇帝寻求美女,以解上忧,后来田畹将陈圆圆献给崇祯。其时战乱频仍,崇祯无心逸乐,陈圆圆又回到田府,后被吴三桂纳为妾。吴三桂反清兵败后,陈圆圆下落不明。

    康熙皇帝平定了吴三桂掀起的长达八年的“三藩之乱”,清朝把他视为“逆贼”、“逆臣”。所以,清军攻破昆明城后,就大肆搜查他的陵墓或灵柩,准备将其暴尸、戮尸,终未果。那么,吴三桂的墓葬到底埋在哪里呢?对此,说法不一,有人说埋在昆明安福园石桥下;有人说埋在贵州省岑巩县大有乡天安寺塔院地宫;有的说埋在中缅边界;有的说后来其家人将其尸骨秘密带回故乡,埋在辽东宁远,等等。这是一个未解之谜。

    那么,陈圆圆又墓葬何处呢?相传昆明城破后,陈圆圆自沉于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世传云南、上海、苏州都有其墓冢,除了云南昆明发现其衣冠冢外,其余均缺乏确凿证据。在贵州,关于陈圆圆墓葬就有几种说法,葬于马家寨之说可信度相对较大,但仍然是一个待解之谜。

    要解开这团历史迷雾,应先从何处下手呢?道理很简单:只有吴三桂后人才知道陈圆圆的去处,才知晓陈圆圆的真正墓葬所在。因此,必须找到吴三桂后人藏于何处。问题是,吴三桂的后人和陈圆圆隐居在什么地方呢?

    近年来,史学界对吴三桂的研究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热情,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对于吴三桂死后的历史却是一片空白,对陈圆圆的归依及其墓葬问题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似乎这团历史的迷雾永远无法解开了。而就在此时,贵州岑巩县一个叫黄透松的老学者,在他的坎坷经历中,偶然发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在对此秘密进行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了一些颇为蹊跷的符号,为解开吴三桂后人与陈圆圆归隐何地的谜案找到了契机。

    符 号

    密码是按特定法则编成,用以对信息进行明密变换的符号。换而言之,密码是隐蔽了真实内容的符号序列。就是把用公开的、标准的信息编码表示的信息通过一种变换手段,将其变为除编码者以外其他人所不能读懂的信息编码,这种独特的信息编码就是密码。马家寨吴氏先人的标名碑墓联及碑文,蹊跷文字符号或文字符号组合,应理解为是具有隐含意蕴的密码。最初发现这些有密码意涵的文字符号的是黄透松先生。黄透松对马家寨展开了广泛、深入和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在对吴氏先人墓葬碑文的考察研究中,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墓碑上发现了一些简化字符和带有隐秘意涵的组合字符(墓联),他自己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马家寨密码 吴三桂后人与陈圆圆归隐地揭秘(组图)

图1陈圆圆墓碑


    第一、“聂”字符。马家寨“陈老太婆”墓(“聂”氏墓)碑,是清雍正六年(1728年)立的,其碑文如果全部是繁体字应为“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而实际上是“故先妣吳門聂氏之墓位席”。其中“聂”字为现代的简化字,而我国1955年才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字简化的要求,到1956年才得到政府采纳实施。这时候,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515个简体字和54个简化偏旁),1964年类推成为《简化字总表》(2236字)。为什么用“聂”而不用“聶”字呢?在康熙字典中有无“聂”字呢?

    查康熙字典,繁体字是“聶”,并无异体字“聂”。详细如下:

    “聶”拼音:niè     注音:ㄋㄧㄝˋ  部首:耳    部首笔画:6    总笔画:18  康熙字典笔画:聶:18;  异体字:仓颉:SJSJJ   分解查字:耳耳(erer)笔顺编号:122111122111122111    UniCode:U+8076笔顺读写:横竖竖横横横横竖竖横横横横竖竖横横横

    汉字的简化工作从1956年开始,到1964年3月,制订出了《简化字总表》,在《简化字总表》第三表中有“聂”字。

    查新华字典如下:

    “聂”拼音:niè,笔画数:10;部首:耳  五笔输入法:bccu聂 (聶)附耳小语,姓。部首:耳; 笔顺编号:1221115454可见,很有可能“聂”字只是带有某种意味的汉子符号,只不过与1956年文字改革后的聂(聶)字是一种巧合。 

马家寨密码 吴三桂后人与陈圆圆归隐地揭秘(组图)

图2 吴启华墓碑

    第二、“ 阭”字符。吴氏群墓中吴启华墓碑的墓联“阭姓于斯上承一代统绪,藏身在此下衍百年箕裘(jīqiú)”。“阭姓于斯”与“藏身在此”相对应,查康熙字典“阭”的读音也发“yin”,音尹。“阭”是行书“阭”,也可以肯定是读“隐”,才能和“藏”形成对仗。为何用“阭”字符而不直接用“隐”,其中一定暗含深意。 

    新华字典注释:“阭”拼音:yǔn,笔划:6部首:阝 五笔输入法: 基本解释:阭:高。石。笔画数:6; 部首:阝; 笔顺编号:525435

    康熙字典注解:“阭”拼音:yǔn 注音:ㄩㄣˇ简体部首:阝 部首笔画:2 总笔画:6 康熙字典1346页第15字“阭”解释:【唐韻】余準切【集韻】庾準切,音尹。【說文】高也。又一曰石也。又【集韻】粗兗切,音雋。【玉篇】高也。又地名。 

马家寨密码 吴三桂后人与陈圆圆归隐地揭秘(组图)

图3康熙字典1346页


    第三、字辈符号。吴氏字辈“应世大朝廷,仕宗勋名,永能兴国”,而马家寨吴氏字辈为“应启世大朝廷,仕宗勋名,永能兴国”,多了一个“启”字辈,这是怎么回事呢?吴三桂孙子有吴世霖、吴世璠、吴世龙、吴世杰等,而马家寨有“吴仕龙、吴仕杰”的墓碑,此吴仕龙、吴仕杰是否就是吴世龙、吴世杰呢?有二世祖吴启华墓碑,如果吴启华是二世祖,就应该是吴应麒,那么吴启华是否就是吴应麒呢?

    第四、马宝墓联字符。马家寨吴家人称为马宝墓的有墓联“重垒土莹人祖即己祖,复修石台若翁如吾翁”,全寨人姓吴,墓地也是吴氏先人(配偶)的坟墓,而唯独只有一冢被指是马姓墓地,这是否与马家寨的名称有关呢?“人祖即己祖”、“若翁如吾翁”的说法有违常理,真是奇哉怪也!其中隐含着什么秘密呢?

    这些以墓碑文或墓联形式存在的文字符号和文字符号组合,要么违背常理,要么存在太多的巧合和疑问,很显然是立碑人有意为之,自觉进行了某种方式的编码,用以承载某种不为人知的秘密信息。只有对其进行解码,才能了解个中奥妙,才能知道其中的隐秘含义。

    解 码

    符号是密码形式之一,设计符号及其组合是一种编码过程,通过解码才能知晓其真实的含义。

    在现代符号学中,符号是一种关系,一种二元或三元关系。符号由符形(能指)、符号对象(表征)、符释(所指)组成。符号学家往往将“符号”等同于“能指”。

马家寨密码 吴三桂后人与陈圆圆归隐地揭秘(组图)


图4符号关系图


 
    符形,指符号形状,要“能指”,即能够指代或表示某种东西或含义;符释,是对符号的诠释,即“所指”,符号代表的意思;符号对象,是符号所代表的对象或表示的含义。

    对这些密码符号的隐秘意涵的发现和诠释,有一段巧合机缘。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岑巩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黄透松被冠以“三家村四家店”、“黑帮”、“走资派”等大帽子。1968年,造反派押送他到马家寨办学习班,搞所谓“肃清流毒”样板。一天,黄透松在马家寨一个叫达木洞的地方打包谷,那时侯天气很热,老百姓看到造反派的人员不在场,便叫黄透松等人去刺蓬窝歇凉,其间,一位老农摆起了吴三桂的故事,说马家寨的吴姓族人就是吴三桂的后人在此地隐居。尽管自身正遭受不公正待遇,但黄透松对此却十分感兴趣,将此事记在心里。

    1983年,省文化局转发国家文物局关于编写《中国历代名人名胜录》的通知,要求搜集名人逸闻轶事,通知中提到与岑巩县(古思州)有关联的吴三桂、张三丰、田佑恭和李白等人。看到“吴三桂”这个名字,引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联想到若干年前马家寨老农提及的关于吴三桂后人在马家寨隐居的故事来。

    为此,黄透松决定进行深入的挖掘,先后三次奔赴马家寨,展开了相应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然而,前两次去,由于吴氏族人为履行保守祖宗和家族秘密的承诺,不愿告知实情,因而几乎没有找到有价值的材料。第三次再去调查时,经人指点,知道马家寨中有两个吴氏家史的秘密传承人,知道马家寨的隐秘,这让他大喜过望。

    由于黄透松被打成“走资派”时在马家寨劳动改造过,与马家寨吴家人结下了不解之缘,黄透松的真诚终于打动了吴永松,使得吴永松最终放下包袱,讲出了一段不为人知的马家寨秘密。

    据吴家人讲,吴家隐居在马家寨后,前几代人对祖宗的来历与秘密都十分清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对那段往事的记忆变得逐渐依稀起来。为了不使吴家的家史断绝或遗忘,实行了家史秘传人制度。吴世杰育有二子大经和大纯,大经为大房,大纯 为二房,每房在优秀子孙中择一人作为家史秘传人。从大经传下至今的秘传人叫吴永鹏,仍健在;从大纯传下至今的秘传人叫吴永松,现已去世。     

    在1983年以前,马家寨的吴氏族人只依稀知道自己是吴三桂的子孙,对如何到马家寨定居下来并不知晓,也不知道“陈老太婆”为何人及其墓葬所在。两个家史的秘密传承人也互不知道对方是何人。经过黄透松等人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秘密传人才逐渐浮出水面,相互之间才知道同为家史秘传人。经秘传人指认,才找到“陈老太婆”、吴家二世祖和马宝等人之墓(马宝墓为衣冠冢)。

    经过吴永松的解释,黄透松明白了上述文字符号的的秘密含义,三百年隐秘终于解开。马家寨密码的特点是用汉字符号编码,以文字学、文学含义或伦理道德意义解码。

    一、解码“聂 ”字符。最初由吴永松指认的“陈老太婆”墓前立有一块很不起眼的小小石碑,那是清雍正六年(1728年)立的,碑脚已被泥土掩埋,上面有一块没有山字形的碑帽,左边有一条石柱,右边的石柱已经不知去向,只好用石头垒砌支撑起来,显得十分古旧破败。碑上阴镂“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孝男:吴启华。媳:涂氏。孝孙男:仕龙、仕杰。杨氏。曾孙:大经、大纯……皇清雍正六年岁次戊申仲冬月吉日立。”整块碑文都是繁体字,只有一个简化的“聂”字。

    家族历史秘传人吴永松老人解释说:“故先妣”,没用清字,表明她是明末的吴氏先人;“妣”代表女性;“吴门”二字暗指老太婆是苏州人氏,“吴门”,即今苏州之别称,对外也可解释为吴家;“聂”用的是雍正年间还没有的简化字,是吴家为隐蔽起见创造的一个符号。陈圆圆本姓邢,后跟养父姓陈。邢有右耳,陈有左耳,“双耳”代表邢和陈,一字双意;“双”字的繁体是“雙”,上边两个“佳”字,佳佳为好,花好月圆,暗喻“圆圆”。“位席”显示她地位的崇高,以女性而位居宗祠,暗指“皇妃”之墓。十一个字连起来正好就是“周苏州氏陈圆圆皇妃之墓”。墓碑是“清雍正六年”所立,查康熙字典并无“聂”字而是“聶”字,1956年文字改革后才有“聂”字,实为一种巧合。可见,“聂”为吴氏后人自己创造符号之说是成立的。

 

马家寨密码 吴三桂后人与陈圆圆归隐地揭秘(组图)

图5 “聂”字符解码示意图


     在以前的资料中有这样的表述:家族历史秘传人吴永松老人解释说:“故先妣”没用“清”字,表明她是明末的一位王妃。可能表述不清楚,他的意思也许是陈圆圆是明末人,又是一位(吴三桂)皇妃,后经如今健在的吴氏家史秘传人吴永鹏解释确实如此。吴永松文化不高,加之时间久远,记忆不十分准确,或许是访问记录人表述不太清楚,这是可以理解的。吴三桂称帝,陈圆圆确实贵为皇妃,没用“明先妣”、“清先妣”或“周先妣”而用“故先妣”,是由于她历经三朝,即明朝、清朝和大周(吴三桂衡阳称帝之国号),身份特殊敏感;再者吴三桂起兵谋反也是打的“反清复明”的口号,有追思亡明之意,因此虽贵为皇妃也只用“故”,可能此种解释更为合理。

    二、解码“阭 ”字符。

马家寨密码 吴三桂后人与陈圆圆归隐地揭秘(组图)

图6 吴启华墓联及局部


    黄透松等在寻访调查的过程中,在马家寨于光绪三十二年所立吴氏先人的墓碑上无意中发现了一副奇怪的对联:“阭姓於斯上承一代統緒,藏身在此下衍百年箕裘”。吴氏家史秘传人吴永松老人解释说:“阭”字是“隐”字的简化,是吴家文人自己创造的,字典上没这个字,表示吴三桂后人隐居在此地。试想,如果是无名小辈,吴启华、吴仕杰和吴仕龙等人有必要隐姓埋名吗?而且死后都要隐姓埋名?!

    “阭 ”虽是吴家人自创的一个符号,但在康熙字典中,确实也可以读“yin”,音同尹。“阭姓于斯”的“阭”肯定读“隐”是毫无疑问的。“一代”是指吴三桂那一代,如果吴启华以上是几代或数代,就应该是“历代”,这在时间上也是相当吻合的。“统绪”基本解释:①头绪、系统;②指皇室世系;③泛指宗族系统。“箕裘”(jīqi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良冶、良弓,指善于冶金、造弓的人。意谓子弟由于耳濡目染,往往继承父兄之业。后因以“箕裘”比喻祖上的事业。墓主人是吴启华,为吴氏,因此,将此墓联解码后的意思是:吴家人隐姓埋名在这里是为了传承和延续上一代皇家宗族世系,秘密藏身在此地是为了不断繁衍子孙,继承先祖未尽之事业,将先祖的百年基业发扬光大。

    很显然,如果不是有“皇家”血统的吴三桂的子孙,而是普通吴姓人家,会这样题写墓联吗?

     三、解码“字辈”符号。

    历史上关于吴应熊的记载,最为清晰详尽。多尔衮为媒,将皇太极的女儿和硕公主下嫁吴三桂儿子吴应熊,封他为“和硕额驸”,加少保兼太子太保衔,长留在北京,作为人质,挟制吴三桂。反清前夕,吴三桂曾派密使到京,准备接回儿子。不料吴应熊不肯回昆明,并把康熙将提前削藩之策通告吴三桂,还让使者将长子吴世璠秘带出京。故而吴应熊和次子吴世霖被康熙诛杀。吴三桂的另一儿子吴应麒,虽是知名人物,史书中却鲜有记载。吴三桂在世时,吴应麒率马宝等将领转战贵州、广西、湖南、四川。吴三桂死后,吴应麒随继位的侄子吴世璠退守昆明。回到昆明之后,《东华录》、《清史稿》等史籍上再没有关于吴应麒的记录,而吴氏家族中有头有脸的人物的结局,一一都有记录交代。这就有了疑问,为何唯吴应麒就此消失踪迹了呢?

    马家寨吴氏字辈“应启世大朝廷,仕宗勋名,永能兴国,继可裕坤”,吴启华是二世祖,说明是吴三桂的儿子。马家寨吴氏家史秘传人吴永松明确地说,吴启华就是吴应麒。吴三桂有长子吴应熊,次子吴应麒。吴永松、吴永鹏对此解释说,吴氏家族自知大势已去,唯恐兵败后遭受灭门之灾,为保吴氏一脉香火, 吴应麒改换名字,吴应麒的“麒”和“启”同音,吴应麒字“昌华”,因而用“启华”代替“应麒”。吴应麒化名吴启华带上幼子和陈圆圆一起,潜身于比云南更为偏僻闭塞的龙鳌里。吴应麒在历史上消失时,正是他化名吴启华入思州龙鳌里隐居的这段时间。这就是为什么吴三桂的儿子在马家寨不是“应”字辈而是“启”字辈的原因,实际上“启”字辈就是“应”字辈,同为一个字辈(照此推算,吴永松和吴永鹏应该是第十世,以往讲的十一世或许有误)。吴三桂的孙子是“世”字辈,吴启华(吴应麒)的儿子是吴仕杰、吴仕龙,为何不是吴世杰、吴世龙?很明显,既然是隐居,吴氏族人为避人耳目故意用同音字代替辈分字,此类情形古往今来比比皆是,因此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吴永鹏对吴氏字辈的解释:字辈共有十八个字(即“应啓世大朝廷,仕宗勋名,永能兴国,继可裕坤”),其意是十八好汉转杰,希望后人满十八辈就又能坐天下,雄心勃勃的号召后裔要树雄心立壮志,要大胆积极的去完成前人没有完成的事业;把十八个字联起来,就是启迪子孙应该大胆为官于朝廷,为了世代宗族的利益,而要建立功勋,振作声名,才永远能够兴旺发达国家,记住这个道理就可以富裕后裔,驾御乾坤

                                                            ——引自吴永鹏回忆整理资料 

    四、解码“马宝墓联”字符。

马家寨密码 吴三桂后人与陈圆圆归隐地揭秘(组图)

图7马宝墓碑


    在马家寨吴氏墓群中,离吴启华墓地附近,有一座墓被吴氏家史秘传人吴永松称为“马宝墓”,因为清史记载马宝被清军捕获处以极刑了,黄透松研究认为是吴三桂大将马宝的衣冠冢。马宝墓冢碑文正 文是“故先考明公號公玉老大人之墓”,吴永松解释是:马宝为明末时期将领,后投奔吴三桂帐前听用,所以用“先考明公”;“公玉”,玉石是宝物,暗喻马宝名字。光绪三十二年重修了三座坟墓就有马宝墓,其余为吴启华墓、吴仕龙墓和吴仕杰墓(没有整修“陈老太婆”墓地是为了隐秘),显示这几座墓地是相当重要的。墓联是“重垒土莹人祖即己祖,复修石台若翁如吾翁。”,也显得离奇古怪,怎么会把别人的祖先、别人的公公当做自家的祖公来祭拜呢?吴永松解释说“人祖即己祖”、“若翁如吾翁”是表达吴家人对马宝的感恩之意。因为吴启华(吴应麒)和陈圆圆带着吴氏后人到此地隐居,得到马宝的大力支持和保护,于吴氏有大恩,所以吴家人把他当先祖一样看待。由于本地几乎都是苗族、侗族,且习俗是杨家寨全寨人姓杨、陈家寨全寨人姓陈等,因此将吴家人隐居地取名马家寨,一是为了纪念马宝将军,二是为了掩人耳目,为保密起见,但全寨人都姓吴。关于马宝墓碑,吴永鹏有段说明:

    马将军的碑文碑联:第一、碑文:“先考”,是帮老太婆最先来这里开发之意。“明”,是指明代出生的,也是明朝之将。“公玉”二字,在汉字简化改革前刻的是“公王”二字,当时一些明理的人都说这种提法对老太公吴三桂及其以上的祖宗不敬,几次想把它改过来,但因原意是取宝字中的王字来代表马将军的宝字,无从着手,改也难。简化汉字改革,把宝字简化成“宝”的写法,几位文人得到了众族人的同意,请了石匠把王字旁边加了一点,改成玉字,又保持了原意原字——马宝的宝字之意,又纠正了对老祖宗不恭不敬的错误。第二、碑联:上联“重垒土茔人祖即已祖”,下联“复修石台若翁如吾翁”。其意有二:一是肯定的说明了这棺坟不是埋的我们姓吴的祖先,后人不要产生误解。二是因为某种原因(对我们先人有恩)要求后人要把他视为自己祖宗来敬重。

                                  ——引自吴永鹏回忆整理

    资料综上所述,通过解码“聂”字符,找到了绝代佳人陈圆圆的墓地;解码“阭”字符,确定了马家寨吴氏族人就是吴三桂后人;解码“字辈”符号,弄清楚了吴启华和吴应麒两个名字之间的关 系,可以确定吴启华就是吴应麒;解码“马宝墓联”字符,明白了马家寨称谓的来历。由此,可以说是拨开云雾见青天,让人明白了吴氏族人的良苦用心,但同时还存在着许多的疑问没有解答,需要专家学者和历史学爱好者、探秘者和有兴趣的普通游客去努力寻找答案。

    悬 疑

    通过解码马家寨密码符号,揭开了吴三桂后人和陈圆圆隐居地的秘密,使得一段历史公案可以尘埃落定了。但围绕马家寨秘密的许多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存在许多悬疑有待进一步的考察研究和论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疑问:

 

马家寨密码 吴三桂后人与陈圆圆归隐地揭秘(组图)

图8  天安寺塔院遗址和传闻中的地宫


    其一,岑巩天安寺地宫悬疑。陈圆圆的墓地找到了,那么吴三桂墓葬何处呢?对此说法不一。吴三桂葬于天安寺地宫说也许有一定道理,因为吴三桂后人和陈圆圆隐居在离天安寺不远的马家寨,很可能将吴三桂葬于天安寺地宫(如果确为地宫的话),而运回云南安葬的可能是假的。试想当时情况下,吴家人肯定会料想到康熙军队会追到昆明,惩罚吴三桂的亡灵。岑巩县大有乡如今有天安寺及其塔院遗址,附近老百姓一直传说塔院内有一地宫,据说埋葬着吴三桂的遗体。笔者曾陪同专家考察天安寺及其塔院遗址,确实发现有一个大约两米宽、四米长的坑道,坑道内似古砖垒砌。据当地人讲,此坑不积水,有暗道将水排出流向下面水田了。“地宫”旁边有座“通天碑”和相传的“陈圆圆无字碑”,还有“王振宗风”碑残片。但这些说法和遗迹还有待进行深入考证。

 

马家寨密码 吴三桂后人与陈圆圆归隐地揭秘(组图)

图9天安寺塔院“王振宗风”碑残片


    其二,天安寺(唐朝时称天罡寺)建于唐朝,距今已经一千多年。但天安寺为何又称为天庵寺或平西庵呢?马家寨吴氏秘传人说陈圆圆在天安寺出家为尼姑,当地老百姓也盛传陈圆圆出家天安寺。那么,是否因陈圆圆出家在此为尼而改称天“庵”寺呢?陈圆圆与平西王吴三桂有关联,所以又叫“平西庵”呢?这些疑问有待专家学者和探秘及旅游爱好者进一步考察研究,或许真有惊人的发现。

 

马家寨密码 吴三桂后人与陈圆圆归隐地揭秘(组图)

图10 马家寨吴氏先人墓群


    其三,马家寨吴氏祖坟集中、规模大,形制奇异,似乎隐藏着更多的秘密。马家寨的东边山凸上埋葬男坟墓,右边山凸上埋葬女坟墓,是按男左女右埋葬坟墓吗?为何这样?还是有别的隐秘呢?墓群大约有几百座坟墓之多,迄今并未仔细考证研究过。如果将所有坟墓碑文拓印下来仔细研究,是否会有更多新的发现呢?

    其四,全国其他地方还有吴三桂的后人吗?史书记载吴应熊“四子承欢”,吴应熊和儿子吴世霖被康熙杀害,另一儿子吴世璠逃回云南。那么另外两个儿子呢?据说康熙下旨吴应熊另外两儿子“免死入宫”,果真如此,那么中国其他地方应该还有吴三桂的后人。

    其五,陈圆圆和吴应麒是怎样来到马家寨隐居的?具体线路除了马家寨吴氏家史秘传人所说的之外还有别的可能性吗?这些还有待专家学者进一步考证。

    其六,马家寨附近有关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传闻、地名很多,需要进一步收集考证,比如陈圆圆认大树林村苗族陈家为娘家,杨家(奉康熙命追查吴氏下落)与吴家有世仇之说,杨家与马家寨不通婚之说,陈圆圆和吴启华的卫兵龙、罗、孙、杨等后裔下落等,都是待解之谜。

    结  论

    虽然马家寨吴三桂后人与陈圆圆归隐地之说仍然存在诸多疑问没有搞清楚,但如此独特和能够找到如此多的直接或间接证据的地方,全国绝无仅有。除了上述解码得出的证据和结论之外,确定马家寨是吴三桂后人和陈圆圆隐居地的理由是很多的,比如:马家寨是“汉文化孤岛”,周边是苗寨、侗寨,中原典型建筑风格。马家寨所有吴家人堂屋神龛(香火)供奉:“延陵堂上历代宗祖昭穆考妣姻亲神位”,吴三桂别号“延陵将军”,也可算是证据之一。有吴氏后人墓地,可从墓碑上获得相关信息。有吴氏家族历史的秘密传人,其它地方没有(大房:吴永鹏,二房:吴永松)。奇怪的“认贼作父”现象,马家寨吴氏后裔现已有1000多人,在解放前吴氏就已公开自己是吴三桂的后代。而在解放前,社会上乃至民国时期的教科书都讲吴三桂是卖国贼,处于受人鄙视的社会压力下,有人竟敢公开说是吴三桂的子孙,必然是出于一种亲情,如果不是吴三桂的子孙,又何必去背黑锅?名为马家寨,实则全寨姓吴,全国绝无仅有。吴氏秘传讲的一些事与当地民俗有异,秘传人称家史为“御字簿”,而当地民间称为“家谱”、“族谱”、“宗谱”、“堂记”等,大不相同。还秘传有“皇伞”,交给吴某某家世代保管,后因家贫拿来当被子盖而毁了,见者不少。马家寨有吴氏族人从不抬轿的习俗,意为“皇孙贵族”只能是别人抬自己。而且马家寨吴氏男人个子普遍高大,同吴三桂身体魁梧类似,有人说是基因所致。隐居线路、地点和环境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可能性很大。马家寨地处偏僻,吴氏后裔未必能见到记载吴三桂史实的此类书籍,可秘传人介绍马家寨的秘密和“陈老太婆”从衡州秘进思州(岑巩)的背景、路线和清史的记载如此吻合,也说明了吴三桂后人与陈圆圆归隐岑巩(古思州)的真实性。

    岑巩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黄透松先生是发现马家寨秘密的第一人,他和岑巩县旅游局原局长晏晓明一起进行了大量艰苦的调查研究工作,得出了马家寨就是吴三桂后人与陈圆圆归隐地的结论,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了此事,但未得到国家权威专家和机构的认同,因此,关于吴三桂后人与陈圆圆归隐地之说一直未有定论。

    2010年7月10日至14日,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治亭研究员为组长,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明清研究中心主任徐凯,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教授、博导王政尧,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滕绍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博导李世愉等几位专家为成员的专家组对马家寨等地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学术考察。通过考察,专家们掌握了大量有重要价值的证据,结合历史史实和以往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比对得出了权威结论:一是马家寨的吴氏族人就是吴三桂的遗脉毋容质疑,也就是说,吴三桂去世后的吴氏历史在岑巩;二是绝代佳人陈圆圆香魂归隐马家寨可以肯定,基本确定吴氏家史秘传人指认的“陈老太婆”墓(“聂”氏墓)就是陈圆圆墓。

    当然,学术是可以而且应该争论的,如果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上述学术考察所得出的结论有疑问或质疑,可以亲自去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马家寨寻找答案。


 

【收藏】 责任编辑: 林仕海

更多相关新闻

进入社区 »酸汤社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