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加大古城保护力度建设人文旅游城市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投稿QQ:449315
时间:2010-08-11 09:01:5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据中国经济网 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碧水晨雾姿态万千,春江渔火诗意盎然。这就是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的贵州省黔东南州的镇远县。 镇远素有“滇楚锁钥、...

 

镇远:加大古城保护力度 建设人文旅游城市

 

    据中国经济网 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碧水晨雾姿态万千,春江渔火诗意盎然。这就是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的贵州省黔东南州的镇远县。
   
    镇远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历史,其中为道、佛所在地就达700多年之久,自古以军事要地而著称于世。1986年,镇远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镇远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众多瑰丽的文物古迹和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氵舞阳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日本在华反战同盟“和平村”旧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铁溪景区5张国家级旅游品牌。另外还有贵州省级风景名胜区高挂河,以及保持明清风貌的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等省、县级文物古迹160余处。
   
    长期以来,中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域外各国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独特包容性文化,有“传统文化迷宫”之称。
   
    2009年3月6日,镇远以位居第五的排列,荣获“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称号。
   
    近年来,镇远县委、县政府紧紧依托被国务院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张品牌,先后投入资金2亿多元,对古城进行保护与开发,建设生态人文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重点实施了古城沿河房屋立面风貌整治工程,青龙洞至新大桥、盘龙桥沿河滨道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古城灯饰亮化工程,城区污水处理工程,大菜园市民休闲广场建设工程,一批古民居修复工程和古巷道修缮工程。
   
    为保护古城,规划建设了青溪羊坪工业新城和大菜园、芽溪、小田溪城市新区,逐步将机关单位、学校从古城搬出。建设县城环城公路,打造城区舞阳河水上公共交通运输,恢复建设古城休闲步行一条街。
   
    为做好古城文化旅游宣传。县委、县政府利用每年的元宵节、端午龙舟节、报京侗族“三月三”姊妹节、尚寨“八月八”土家族唢呐等节庆活动,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全力开展营销推介、广拓客源市场。
   
    并与国内知名旅游宣传推介公司百龙公司合作,大力宣传推介镇远旅游。组织相关单位赴长沙、张家界、贵阳、武汉等地举办旅游宣传营销推介会。
   
    还与贵阳、湖南省、重庆市多家旅行社合作,引进旅行社、联合推出镇远县旅游线路。邀请旅行社、知名画家、学者等到镇远实地考察。
   
    镇远县委县政府研究出台了《加快“文化旅游兴县”战略“三年集中打造推出镇远”的实施意见》,确保到2012年底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200万人次以上,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5亿元的发展目标。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群众参与”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镇远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出台优惠政策激发民间参与旅游开发。通过政府一系列积极鼓励措施的引领,企业、社会和城乡居民参与旅游、支持旅游渐成气候。青酒系列产品、民族绣饰品等已成为该县旅游知名商品。目前这个县已发展旅游公司、旅行社、餐饮店等旅游服务企业352家。其中有一定规模的民居客栈达87家,星级民居宾馆(客栈)12家。
   
    2009年,镇远县接待中外游客108.5万人次,同比增长38.2%;旅游综合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44.7%,全县旅游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镇远县委书记蒋映生、县长李吉科表示:“三年打造推出镇远,五年成为国内外知名生态人文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发展目标令人振奋。我们正在举全县之力发展旅游,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投资、引导居民参与,形成全民办旅游的良好氛围。”

 

【收藏】 责任编辑: 林仕海

更多相关新闻

进入社区 »酸汤社区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