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末效应的减退,短期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也随之回落,预期收益率继续下滑。其中,结构性产品仍是预期收益未达标的高频品种
2月银行理财市场,人民币产品预期收益率继续下滑,短期理财产品发行量有所回落。从产品的到期表现看,结构性产品仍是预期收益未达标的高频品种。其中,招商银行(600036,股吧)两款挂钩A50中国指数基金的结构性产品,到期年化收益仅为0.5%,彻底跌破投资者的预期回报。
然而,对标的金融工具市场走势的判断不同,以及时点选择的不同,都会造成结构性理财产品在收益上的差异。记者发现,为了规避结构性理财产品因收益不佳而对银行造成的压力,一些银行纷纷选择在同一时间发行两款结构完全一样,但对挂钩标的市场走势判断完全相反的产品,业内俗称为“双胞胎”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双胞胎”产品表面上是银行为投资者提供了相应的选择权,实质上则是将自己置于中立的角度,难免有甩手掌柜之嫌,难以体现其专业的财富管理能力。理财师建议,投资者在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时,应具备风险意识,综合考量,而不能掉入高收益的陷阱。
短期理财产品发行量下滑
据银率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2月28日,2月份各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2423款,发行量较上月下降9.1%。从发行人民币产品预期收益率看,随着春节效应消退,各期限产品收益率均较前月下滑。
其中,投资期限小于1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回落最多,较1月份回落0.05个百分点,为3.83%。位居第二的是投资期限为1至3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33%,较1月下降0.03个百分点。
与前期一样,在中长期较高收益和短期流动性中,短期理财产品的流动性优势显然更受投资者青睐,产品发行占比依旧高于中长期品种。不过,2月份短期理财产品(投资期限少于6个月)发行量较上月明显减少,共2038款,环比下降12.7%。同时,中期产品(投资期限为6个月至1年)发行319款,环比增加12.3%。长期产品(投资期限超过1年)发行66款,环比上升37.5%。
申银万国某研究员表示,受年末揽储的需要,商业银行为了踩好“时点”,或加大发行短期理财产品的数量,多以30至90天的不等。随着年末效应的减退,短期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也随之回落。
对行情的判断左右结构性产品收益
据银率数据显示,2月份共有2395款产品到期,其中1873款产品披露了到期产品数据。在披露到期收益数据的产品中,1851款产品达到了预期收益,达标率98.8%,其余有22款产品未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
值得一提的是,招商银行两款挂钩A50中国指数基金的结构性产品,到期回报率惨淡,仅为0.5%,大大低于10%的预期年化收益率。
据招商银行官网公告显示,“招商银行焦点联动系列之A50中国指数基金表现联动(看跌)理财计划104022”的产品说明书已约定,如果A50中国指数基金期末价格和期初相比,跌幅大于或等于10%,投资者获得10%收益。如果跌幅小于10%但大于等于5%,投资者可获得6%的收益。如果跌幅不足5%,则只有0.5%的最低年化收益。
然而,该款产品设定的期初价格为9.94,产品到期时,A50中国指数基金的收盘价格却为11.84。期末价格和期初相比,不但没有下跌,反而大涨逾19%,投资者自然只能获得0.5%的最低收益。
无独有偶,该行另两款名为“招商银行焦点联动系列之黄金表现联动(看涨)理财计划”的产品,到期时也仅获得了3%的年化收益率,低于5.3%的预期收益水平。按照产品公告指出,由于产品中黄金的期末价格为1678.00美元/盎司, 低于期初价格1730.50美元/盎司,与产品看涨趋势相反。因此,理财计划到期时仅获得3%的最低年化收益。
相较于上述产品的惨淡回报,招行2月到期的另外几款同系列产品,由于产品设计与市场趋势相符,最终在收益率上走出了一片艳阳天。例如“招商银行焦点联动系列之A50中国指数基金表现联动(看涨)理财计划”,到期时获得了11%的年化收益率。
普益财富研究员叶林峰表示,对标的金融工具市场判断失误或时点选择错误,是结构性产品到期无法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