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州委统战部部长罗桂荣务实推动文改成果转换为发展成效
黔南已基本完成文化改革发展的各项既定目标任务,在巩固成果的同时,将以务实的作风,推动文化改革成果转换为发展成效。
黔南通过落实签约项目,落实扶持政策,落实《黔南州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工作任务,推动《黔南州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目标任务分解表》所列的文化产业发展各项任务全部建设实施。
六个“加大力度”推动文化产业取得新突破。一是调整充实文化改革发展工作机构,加强全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力度;二是加强文化产业项目策划,利用深圳文博会等平台,加强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工作;三是完成“平塘国际射电天文科普文化园”和“荔波瑶族文化与喀斯特旅游聚集区”等省定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四是加快建设都匀民族文化园、国家级水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荔波生态文化产业园、牙舟陶文化产业园等项目的建设;五是增加州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额度,推动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壮大;六是加大统计力度,摸清全州文化产业发展底数,提供决策参考。黔西南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春山深挖“文化金矿”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黔西南州将文化工作与经济工作同等安排部署,像开发矿产资源那样深挖文化资源富矿,努力实现文化与经济发展比翼齐飞。
今后一段时期,黔西南将抓好这样几方面工作:一是强化政策规划引领,结合本州实际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是以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实施重大文产项目为抓手,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区,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三是围绕“山水长卷水墨金州”地域文化品牌,着力打造“金、玉、石”文化产业品牌。
四是发挥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五是做好“文旅联姻”文章,倾力打造文化旅游度假胜地。首先,依托重大民族节庆活动,打造精品文化旅游盛会;其次,将文化遗产保护发掘与旅游发展相结合,打造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再次,用精品文化旅游剧目为景点注入新的文化内容,提升景点品位;最后,开发生产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满足游客旅游“文化购”需求。
六是加大文化产业“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做好文化产业的展示销售、招商引资等工作。同时注重引进培养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建立健全人才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
毕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中华勇闯文化体制改革的新路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毕节试验区走的是一条创新之路。
坚持把转企改制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推进资源相近、业务相关的文化单位整合资源,实现集团化、集约化发展。整合七星关区乌蒙艺术团、大方县奢香艺术团等演艺资源,组建毕节乌蒙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走市场化发展路子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整合媒体的经营性资源,组建了广电传媒、报业传媒、网络传媒等文化集团公司。去年,毕节日报社与六盘水日报社联合创办了跨媒体、跨区域的非时政类报刊《乌蒙新报》,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好评。毕节试验区网络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建采编系统、经营系统,设立广告文化创意公司、技术服务公司和电子商务物流公司3个子公司,整合新闻信息资源,积极展示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新成就。
在各类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相继完成后,针对转制文化企业、新办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等情况,研究出台一系列优惠的扶持政策,并及时认定和发布转制文化企业,确保了财税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2012年9月27日,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表彰大会上,毕节市和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毕节将结合实际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把毕节试验区打造成全省的文化强区。(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