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大四”不再成为一种现象?
“对于学生来讲,应该以学习为主。大四出勤率低虽然也有一定的利处,毕竟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也是必要的,但总体而言,影响了学生学习,也让学校管理混乱。如何平衡学习与其他之间的关系,让大四不再成为一种现象呢?”网友“清香蒸饺”的疑问代表了很多网友的质疑。
网友“无限能量”说:“现实总是很残酷的,如果想让学生能在大四安心地学习,一方面需要社会多提供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提供有助于学生可雇佣能力提高的实践课程。”
网友“队长”说:“学生自己也应该自律,毕竟学校还是学习的场所;但是学校如果不进行根本上的改革,不能真正实施学分制,灵活处理学生学习与就业的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现象。”
操太圣指出,学校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学校教育在坚持自己相对独立性的同时,也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并发出适当的调整。
“具体到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手段进行教学,会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传统的‘满堂灌’显然已不合时宜,现代课堂需要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操太圣说,当然,照顾到学生的现实需求是必要的,同样,引导其产生积极向上的需求更是必须的。
桑国元也提供了另一种思路,他说,“在欧洲,这种现象并不存在,或者说并不普遍,这给我国的高校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首先,学校出台较为严格的制度,严格规定大学的学习时间;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对授课教师的管理,使教师明确、细化课堂管理制度;再次,学校应完善就业服务、考验指导等工作,也要保障社会实践、实习、求职、考研等学生必需参与的课外活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