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7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在教育一线上辛勤耕耘的特殊群体---代课教师们。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能乘飞机到广州参加‘燃烛行动’新闻发布会,并代表贵州的代课教师发言。”今年4月,在“燃烛行动”新闻发布会上,来自黎平的代课教师吴永雷,用朴实的语言叙述了19年来坚守乡村教育事业的信念,其感人事迹迎得了台下听众的阵阵掌声。
在第27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笔者再次赶往吴永雷任教的教学点。
乘车经黎从公路来到黎平县永从乡管团村,沿着一条崎岖狭窄的进山便道蜿蜒而上,便来到了帕洞教学点。放眼望去四周都是大山,琅琅的读书声在大山深处传得很远……
一位相貌平常、穿着朴素的山村教师一手持书本、一手拿粉笔正全神贯注地在讲台上板书。他就是一个人独撑一所学校的代课教师吴永雷。
1993年8月,坐落在六倍山脚下的永从乡传洞村宰坑教学点没有老师上课,此时该村的第一位高中毕业生吴永雷便主动来“填空子”,一干就是19年。
吴永雷工作十分认真,对学生既关心爱护,又要求甚严。特别是遇到孤儿、单亲小孩、留守儿童,他更是倾注了更多的爱心和耐心。
“今年每个月的工资刚加到700元,又有两个女儿读高中,家中经济极为困难。”教书19年的吴永雷,至今连一台电视机也买不起。
由于全心扑在学校,家里栽秧打谷吴永雷经常都顾不上。春耕时节,别人的田里秧苗满田,可他家的田却还在“睡懒觉”。面对妻子的偶尔唠叨,外人的嘲讽,吴永雷总是无言以对。
2006年,吴永雷从传洞小学调入管团村的帕洞小学任教。学校设有一年级和二年级两个班,可只有一个老师。他只好进行复式教学。
从吴永雷家到帕洞小学至少有15公里的陡坡山路。吴永雷只得吃住在学校,周末才能回家一趟,星期天又得早早返回学校。
“在往返学校的路上,晴天烈日当空,汗水淋漓;雨天电闪雷鸣,浑身湿透;下雪天气就更不用说了。”吴老师深有感触地说。记得一个星期日,由于身患重病上吐下泻,他走几米就得坐下休息一会,直到天黑才挪到学校。
不少与吴永雷同期或后入的代课教师,因收入微薄,最终都选择了放弃,外出打工了。而吴永雷被山村孩子的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光感化了,坚定地留了下来。
“面对学生,我问心无愧。”吴永雷曾多次被评为先进教师,他送出大山的孩子不少人升入了高中、大学,有的已参加工作。
“家庭的重担全落在她肩上,靠她养猪种地艰难维持。”对妻子,吴永雷有着深深愧意。
“一站在讲台上,我就有一种神圣感。假如有一天叫我不干了,我真的舍不得这个讲台,舍不得这群孩子。”吴永雷说。
“为了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不断获取知识,目前我正在进行大专学历函授进修。”一提到自己终于圆了大学梦,吴永雷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周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