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
“怎么老让我打杂?”无奈结束实习
就读于兰州商学院的刘静今年大四毕业,前不久辞去了她在一电子产品公司实习半年的工作。她对记者诉苦道,自己在公司做跟单员和报关员的工作,每一天都觉得好累好辛苦,周末经常加班到晚上七八点不说,心里所承受的压力比起身体的负荷更重。“一开始觉得自己必须把大学所学到的知识都展示出来,也想尽可能地争取留在公司就职的任何机会。”
“怎么老让我打杂?”刘静很是抱怨,她细想起来,在实习期间只干了点琐碎事:收发、复印文件,将文件拷到U盘,资料送到领导办公室,再就是打扫办公室里的卫生,帮老师端茶倒水。
在刘静看来,这些事情毫无技术含量,学不到什么东西。但在带刘静的老师看来,即使是很简单的工作,都不能认真细致地完成,所以无法交给她更重要的工作。“比如,一次给领导装订讲话稿,因为是大稿子,页数多,临完我顺手翻了翻,订得歪歪扭扭不说,竟然少了一页。”最让老师无可奈何的一件事:“安排她拿U盘去隔壁办公室打印文件,文件倒是打出来了,U盘忘了拿回来,后来也没找着,里面保存的重要资料也全部丢失。”
对于自己的粗心大意,老师经常会给刘静一些指点,偶尔会指责她,渐渐地,刘静对自己的这份工作越来越没有信心,经常不向老师请假就无故旷工,看到老师来电也不接听。理所当然,锋芒毕露的刘静感觉受到了同事甚至部门领导的排挤,总觉得她实习的态度不端正,两个月后,她还干着收发文件、打扫卫生的工作,工作安排上没有一点起色。
有好事者于是故意私下对她说她这样的情况是不会改观的,自然不会被留在公司,因为公司里的任何一名员工都会她现在所干的工作。结果本来内心就脆弱敏感的刘静听完之后,跑到卫生间委屈地大哭了一场,觉得自己永远都是那个收发文件的小文员,永远也不会受到领导的重视。于是她在接下来的实习期里不再积极工作,也很少跟同事和领导主动交流沟通,草草地结束了她半年的实习工作。
“其实想想,当初的想法是有点极端,现在真的有点后悔了,当初放弃了继续实习的机会,而现在却苦于无处寻找好点的公司让我实习。”现在的刘静有点后悔,当初没有踏踏实实在一家公司实习,她告诉记者:“我当初就是忽略了每一个实习生都是在困境中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这需要一种认真、端正的态度,我缺失的正是这种正确的态度,也导致了我的失败经历。”
放下心理包袱 走出实习误区
关于实习过程中的一些建议:
实习急功近利不可取
很多人在找实习工作时太过功利,如果公司表示不留人或者不确定,往往就会在态度和行动上懈怠很多,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其实,很多企业一直在暗中观察,只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突出都可以留下来,企业非常愿意留用实习生。
小公司也让人成长
很多人在找实习工作时倾向于找大公司,觉得在小公司实习学不到东西,并且未必能为将来的求职加分,但大公司开放的岗位毕竟有限。其实,实习的内容是什么比在哪里实习更重要。招聘方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实习过程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脆弱心理尽快成熟
在工作中,很多实习生表现得心理脆弱。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在学校中是老师的宠儿,在家是父母的宝贝,因此有些实习生比较娇气,也有些懒散。可是进入职场后,工作是有时间和质量要求。心理上过于脆弱的他们需要坚强起来,不少学生从学生身份到职场人的转换时间太长,需要尽快成熟。应尽快忘掉学生身份,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再到职场人的转变。
多看多听多想多做
有些职场实习生工作积极,但缺乏思考,办事情容易不经大脑。看到身边的同事怎么做,自己就照猫画虎如此这般做一番事情,这么做是不能够让自己有大的进步。新人入职,还是要多看多听少说,不能急于表现自己。作为实习生,应该少说,而要多听多看多想多做,把职场前辈的经验好好总结沉淀,为自己所用。
记者手记:
每个实习生都在喊工作太辛苦,公司不把自己当人看,这不是自己理想的公司,这不是自己梦想开始的地方,可是,是否有那么一个人愿意把每个简单的工作想得再往前一点,再深入一点?每个实习生都在抱怨工作内容没意思,无非就是填表格打电话发快递复印东西,可是是否仔细想过,这些工作内容有没有一题多解的方案。
实习,不是要去一个著名的公司里做很多小事,而是要通过这些小事,让自己开始从学校到社会的转换,让自己有一个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机会,并通过这些机会一步步体会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能力与喜好,以便在走出校园时迅速融入社会,选择一个较为满意的工作。
因此,实习更多的意义在于给你一个机会去思考,思考自己,思考社会,思考两者的匹配程度,思考自己还缺少什么、喜欢什么。而在实习中,学到更多的则是怎样尊重自己的老师,怎么全力以赴地工作,也学会了一些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态度。至于那些工作内容,反倒是次要的——发快递、复印东西这些小事任何人都会做。
有句老话叫做“当机会来临的时候要抓住它”,或者叫“机会只光临有准备的人”,但事实证明,机会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我们自己每时每刻的积累换来的,认真对待实习的机会,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争取在最快的时间内成功“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