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的“升旗手”
面试官在百度图片输入了“汶川地震”,翻到第六十多页时,连续找到三张新闻照片与女孩给的新闻照片背景一模一样,但里面的“主角”却被“调包”了。
“没有一个环节不能伪造,我们每个人都听过用虚假申请材料进入美国名校的成功故事。”一位接受“教育与申请透明组织”调研采访的中国申请者坦承。
汤玫捷是哈佛大学中国地区的校友面试官,她2009年从哈佛大学经济学系毕业后每年回中国招收学生。
哈佛的面试官们需要从七八十名进入面试环节的申请者中筛选出七八名录取学生。早年的面试是一对一,近年来,“由于对申请者真实水平越来越谨慎的态度”,变成了二对一。
“招生办的官员们一般都是手拿着甜甜圈,喝着咖啡看这些面试报告的,考分只是枯燥的数字,他们更看重学术以外的能力,哪怕是可爱的缺点。”汤玫捷说。
但在汤玫捷和她的同事们的面试经历中,她们总会收到各种乏善可陈的课外经历——“模拟联合国”已经过时了,考生们的履历上已经是“模拟政协”、“模拟人大”,“但当你让他们讲讲这些经历时,他们眼里没有一点光。”
汤玫捷自己是继“哈佛女孩”刘亦婷之后,又一个“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哈佛留学生。她曾被提名参加2005届“杰斐逊总统奖”的角逐,并成为当年惟一的亚洲国籍获奖者。
2004年,汤玫捷在美国参加了SAT考试,她远没有考满分,但却成为当年惟一被哈佛“提前录取”的中国大陆学生。哈佛看中的,是她在球队和学校演讲、辩论比赛中展现的“全面的素质、学生领袖的能力”。
“她是一个新类型的学生,她的案例扩展了她的国家一度狭隘的对于好学生、对于‘成功’的定义。”在《纽约时报杂志》上万字的特稿《新新教育》中,汤玫捷是文中的主角。
“如果按唯分数论,我可能都挤不进名校的大门。”汤玫捷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但如今越来越多试图进入哈佛等名校的中国考生显然并未在同一层面上理解“成功”二字。
为了迎合美国高校面试官们的喜好,一些考生开始在课外活动、个人荣誉上“做手脚”。
一所美国高校的中国面试官曾面试了一位深圳女孩,这个女孩告诉面试官,她在汶川地震期间曾亲自去地震灾区做志愿者,帮助当地受灾群众做了很多事情,还被主流媒体报道过。
“一个学生怎么可能在学业期间到地震灾区做这么多事情?”面试官觉得有些奇怪,但女孩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履历都如此让人信服。
面试结束,面试官让女孩将主流媒体的报道统统发给他,作为面试报告之用。最后这些报道姗姗来迟,其中不少新闻照片里都出现了这个女孩。“那天也很闲”,面试官在百度图片输入了“汶川地震”,翻到第六十多页时,连续找到三张新闻照片与女孩给的新闻照片背景一模一样,但里面的“主角”却被“调包”了。
在“教育与申请透明组织”发布的“招办内参”中,对于中国名目繁多的个人荣誉、奖项做了名词解释,它们成为中国留学生履历作假的“高危名词”,让美国人难辨真伪,比如,“三好学生”、“班长”,最新出现的名词还有“升旗手”。
“升旗手负责升降国旗或者校旗,这个职位常常由具备优秀学术能力和课外活动表现的学生担任,它是一个小小的荣誉。”“招办内参”中写道。美国人非常不理解:升旗手也能成为一种荣誉?
一些招生官抱怨,每年收到来自同一个学校校长的十几个不同签名,十几个不同邮箱地址,并且有十几个不同的学生都自称为学生会主席,根本无法判断,只能统统放到一边,不加处理。
鱼龙混杂的留学中介机构是造假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一些中介提供代写或修改申请文书、夸大、捏造受奖情况、个人陈述等全方位的服务,服务费往往极为昂贵。一家留学中介机构的“美国本科申请全程指导协议”中,将美国高校按排名标价,代理申请服务费从4万元到7万元不等,申请人一旦被录取获得奖学金,该机构还参与奖学金抽成。申请人第一年的全部奖学金的15%都将作为“奖学金服务费”收入中介囊中。
无奈之下,越来越多的美国名校单独调整了对中国地区的助学金政策,鼎盛时期,美国有三十多所高校向中国学生提供全额无条件奖学金,如今这个数字锐减为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和麻省理工四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