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不仅含有大量淀粉,而且含有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有“干果之王”的美称。栗子可代粮,与枣、柿子并称为“铁杆庄稼”、“木本粮食”,是一种价廉物美、富有营养的滋补品及补养良药。栗子可与人参、黄芪、当归等媲美,对肾虚有良好的疗效,故又称为“肾之果”。
眼下,又到板栗热卖的季节。不过,不少细心市民发现,不同以往的是,如今大部分栗子虽都油光可鉴、很有“看相”,但吃起来却味同嚼蜡。
炒板栗泛油光 其味香甜无比
街边糖炒板栗的销售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临街摆放摊点,看不见炒制过程;另一种是前店后厂,前面是摊点,后面是炒炉,边炒边卖。
在街道口一处路边板栗摊,商贩正现场翻炒板栗;一旁,刚出锅的板栗泛着油光,仔细看,色泽有些偏黑。较为显眼的是,炒锅旁,摆放着一碗白糖。凡有行人驻足,商贩都会特意推介:“新鲜的糖炒栗子,用白糖炒的。”
现场检测:
还原板栗原样 多数是以次充好
现场将炒过的板栗分别进行还原加工和检测。这些板栗中,大部分摸起来黏黏的。对此,检测员先是分别用舌头尝了下板栗外壳。“甜中有苦味!”经判断,这些栗子炒时所加不是白糖,而是糖精。
部分没开口的板栗,吃起来像面粉,没什么香味。杨守坤用手捏了捏它们的外壳,“捏起来鼓鼓的”,剥起来则较为费劲。剥开来看,壳子与果实之间没什么空隙,且果肉发暗,“这些都是煮过后再稍微炒了下”。他解释,商家之所以煮后再炒,一是煮过的重量更沉,“相比炒制,煮过的板栗在重量上会重10%至15%”;二是相对易炒,可节约成本。
随后,检测员将这5袋板栗分门别类放入烧杯,加入沸水将板栗浸没。待沸水冷却后,记者看到,这些烧杯中的水面不约而同泛起一层油污。
据了解,正规的糖炒栗子应该用麦芽糖和精制植物油来炒,经炒制后,栗子水分挥发,甜味增加,口感好。“然而,市场上一些不法商贩却用糖精和劣质油甚至工业石蜡来炒栗子。”检测员说,这样做,“都是利益驱使”。
经过恢复原形的板栗,大多黯然“失色”,掰开一看,里面很多已经发黑和腐烂。很明显,无德商贩为赚钱,用生虫或腐烂的板栗以次充好,用劣质油脂和糖精进行加工,换成光鲜的外表迷惑顾客,让顾客以为板栗很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