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重庆市慈善总会财务工作人员在兑账时,发现一笔1分钱的捐款,捐款人甚至不惜倒贴两块钱的手续费来捐献,他们按照正常程序开具了票据,并在网上进行公示。“这大概是市民在进行信任测试吧?”25日,重庆晚报记者采访此事时,工作人员对这笔他们收到的最少捐款表示“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事实证明我们是经受住考验的。”这笔捐款是2012年4月18日汇入重庆市慈善总会捐款账户的,付款人户名显示为福建好记塑胶有限公司。(5月26日《重庆晚报》)
其实这次的1分钱捐赠事件并非是第一次。根据一份资料显示,厦门市慈善总会从2008年11月开始,账户经常收到一些数额为1分钱的捐款,这些捐款大多通过网络转账。特别是2009年四五月份,1分或1角的捐款有三四百笔。青海红十字会发布的捐赠明细显示,郭美美事件后,出现了1分捐款,公示图明细显示,2011年7月1日至7月4日,有200多位捐赠者捐了1元钱。
近几年,我国的慈善组织似乎一直饱受争议,民众对其信任度存疑。根据民政部《2010年全国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现状报告》显示,全国有42%的慈善组织没有专门的信息披露办法,37%的慈善组织没有专人负责信息披露工作,90%的公众不接受目前的披露程度和方式。尤其是“郭美美事件”出现后,人们对慈善组织信息公开透明程度的不满完全爆发出来。郭美美事件后,有网上调查表明,80%以上的网民表示不会再捐款给红十字会。
慈善机构作为非政府组织,没有权力也没有钱,靠的是公信力。但是,“郭美美炫富事件”以及日前的绵阳重建中学善款被香港特区政府追回等损毁慈善信誉事件,都极大伤害了慈善机构在社会上的诚信度,戳痛了人们向善的心。美国著名法官布兰狄西说过,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路灯是最好的警察。这句话对于慈善事业同样适用,这次一分钱捐赠也许是一次恶作剧。然而重庆市慈善总会的做法确值得称赞,让资金运作在阳光下操作,使老百姓不仅能够看到自己捐的钱究竟被花在了什么地方,还要能看他们对1分钱捐款的态度,从而使人们重拾对慈善机构公信力的信心。(许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