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疯狂折射实体经济失调 改革需多管齐下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投稿QQ:449315
时间:2012-05-31 10:57:47  来源:中新网  

  宏观大势

  温州9成以上的家庭、个人,近6成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民间借贷规模超过1200亿元。其中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仅占35%。

  民间借贷的发生,大多板子打在银行身上,指其提供给中小企业的贷款渠道匮乏。不可否认,全球金融危机寒流引发外需下滑等多重冲击,导致国内广大出口制造型小企业资金链紧绷甚至出现断裂迹象,这是民间借贷兴起的原因之一,然而却非全部。

  近日,海澜集团、阳光集团涉嫌“非法集资”被曝光,民间借贷的链条逐渐伸向大型民营企业(据5月30日《21世纪经济报道》)。这些大型民营企业,多为各类金融机构的座上宾,获取信贷资源并非难事,铤而走险让人大跌眼镜。

  从其非法集资的投向,不难发现缘故端倪。一是房地产项目,二是金融投资,三是商品交易,如钢铁贸易。研究数据也相佐证——温州9成以上的家庭、个人,近6成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民间借贷规模超过1200亿元。其中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仅占35%。

  民间资金大部分流向非生产领域,无疑凸显实体经济面临的困境。中国的制造业主要是靠廉价立本的,缺乏核心竞争力,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制造成本的增加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快速升值,企业利润微薄,难以吸引民间资金。“去实体”的资金,一方面,被逐利的心态牵引,投资房地产、商品贸易等,另一方面,表现出高杠杆、过度投资等盲目性和投机性倾向,风险不断积聚,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容易产生连锁反应,会导致风险蔓延。

  解决民间借贷是一个综合化系统化工程。从长期看,中国流动性总体充裕是长期格局,民间借贷的土壤不会消失。2005年以来,我国的货币增长量平均在17%左右,货币增长率远远大于GDP增长率和通货膨胀增长率之和。本轮通胀周期中枢全面抬升,在其他投资渠道较窄等情况下,居民渴望把闲置的资金转向民间借贷以获得高收益。

  鉴于此,除了采取类似温州金改的措施外,还需多管齐下。一是向居民开放更多投资渠道。以债券为例,除个人投资者熟悉的储蓄式国债以外,已经发展出次级债、企业短期融资券、商业银行普通金融债、上市公司债、企业债、央行票据、可转债、可分离债等多个品种。其中许多收益较高的品种只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只有机构投资者才能参与。譬如,一年期央票的收益率与一年期定存利率相近,但流动性远远超过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发行的金融债、资产证券化等低风险、高流动性的固定收益产品个人却无法投资。

  二是从实体经济症结入手。目前,关于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银行业的意见也已出台。但从长远来看,若要充分发挥民间资金的作用,仍需在行业准入和制度安排上进一步给予民间资本“国企待遇”,如税收支持、财政补贴等制度保障。


【收藏】 责任编辑: 龚秀相
今日信息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
  • 出售
  • 出租
进入社区 »酸汤社区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