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操乡冗矮组坐落在四面大山围绕、中间深凹的麻窝里面,沿着弯曲盘山小路爬到山顶,再由山顶下到谷底,需要走一个小时左右的山路,岩石突出,为石漠化地带。
“背篼干部”梁勇带着采风小分队来到村民柏落妹家,围着她家的柴火堆坐了下来。做好饭菜,碗筷、盘子及酒杯就放在地上,以地为桌子。
柏落妹,苗族,83岁,老伴、儿子相继过世,属空巢老人,孙子孙媳外出打工,惟与儿媳相依为命。婆媳二人已年老,加之大山阻隔,远离集市,所需生活、生产用品全靠“背篼干部”捎带。走出深谷要个把小时,再走到集市要七八个小时,即便坐车也要两个多小时,村民赶集购置生活、生产用品,必须“日出而行、日落才归”,在集市还不能逗留过久,所以“背篼干部”为村民解决了实际生活困难问题。
据柏落妹儿媳妇说,他们这里遍山尽是石头,耕地特少,又无水源,靠望天吃水,在山石旮旯、石窝窝里面种玉米、高粱过活,遇到干旱没有蔬菜,只得用水泡饭吃,有时用面条当菜下饭,面条就是他们最高档的菜肴,面条下饭也要等到逢年过节才吃得上。政府救济的大米,也是要等最珍贵的客人来时才做来吃。放眼四望,由于村民取暖煮饭皆用柴火,以致植被遭到破坏,故四周尽是光秃秃的大山。
柏落妹儿媳妇在我们每人面前地上放上一只碗,并倒上满满一碗酒。据介绍,这是当地苗家的风俗习惯,客人进门、出门都必须喝上一碗酒。
从柏落妹家出来,又到村民组组长罗永祥家走访了解情况。
当采风小分队队员之一的《贵州日报》记者沈仕卫问及“背篼干部”梁勇的工资待遇时,梁勇说他是乡政府的临聘干部,每月工资才740元,骑摩托车下村组,每月汽油费得花150元,再除去手机话费,工资基本上就用完了。沈记者当即表示要送一台笔记本电脑给梁勇,并主动提出将联系一些老板也送电脑给其他临聘“背篼干部”。
临行时,苗族村民们拉着梁勇的手千恩万谢。采风小分队一行由谷底爬到山顶,笔者无意间回首下望,看见柏落妹还站在她家门前翘首山崖,禁不住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