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方??初一新生需要一定的适应期
记者随后采访了冯邵一所在的学校珠海拱北中学。一位教务处老师表示,由于相较于小学,中学的科目增多、难度变大、课业压力有所提高,同时学生由于环境的改变也需要一定的适应期,所以刚入学的学生普遍会产生一些不适应。但是大多数学生的不适应仅维持一个月左右。针对这种情况,她表示,学校把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看做调整期,从学科、德育、家庭沟通等方面帮助同学尽快适应新环境。
“与小学不同,中学必须面对升学压力,这是不容回避的客观问题,但是我们强调公平教育,尽量引导学生淡化排名,更重要的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位老师表示,学校安排了丰富的课外活动供学生选择,“但有些同学可能在兴趣爱好上执着于某一方面,我们的活动无法满足他,这种状况也不可避免,还需要加强沟通。”
在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上,该老师表示,同学们遇到问题应当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我们的老师都学习过教育心理学并且参加相关的培训,可以给同学们以指导;但是,由于班上同学较多一时难以兼顾,一些同学的心理压力如果表现不明显老师可能会有所忽略,所以还需要老师、家长、同学加强沟通。”
专家建议
孩子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比学习更重要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郑淮认为:“从宏观层面来看,现在社会越来越开放,青少年接受的教育也发生了变化,他们表达意见的愿望比从前更加强烈,因此,不论家长和老师对孩子提出怎样要求和意见,都应该建立在有效沟通、尊重儿童兴趣和意愿的基础上。”
同时,他分析,青少年倾向于使用自己熟知并且能够掌握的方式来与家长、老师进行沟通;对于现在的小孩来说,网络、短信已经渗入他们的生活,通过这种手段发表意见让他们感到更无所顾忌,减少了尴尬和过去礼教的束缚,所以,使用新的表达渠道会成为社会的必然。
他建议,教育者在教育的方法上应该更加讲求策略,例如能否应用同样的手段、在同一个表达平台上提供有说服力的资料,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引导。郑淮认为,这些方式有助于赢得孩子的心理认同。
“此外,事情发生的客观原因是社会对小孩的期望没有顾及到孩子自身的期望和感受,这也说明我们的教育制度离真实生活越来越远。”郑淮表示,随着孩子的成长和自我意识的形成、对自主自由的要求会逐渐增多,这就更需要学校和家长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
“每一个小孩的发展都不一样,学习仅仅是一个方面,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在孩子的成长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鲜有顾及。”郑淮建议,学校和家长一方面要适当给孩子减轻课业负担,要给孩子的自由发展留下一定的空间,重视不同孩子身上不同的发展轨迹;另一方面,他认为这样案例的出现也恰恰表示我们的教育制度已经亟待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