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令行禁止
父母在心理上总会有这样的优势:你是我的孩子,而且我都是为你好,所以你应该听我的。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呵护惯了,自我意识特别强,不太“听话”。章梓茂说,要想让孩子完全按照你的意思行事,实际上是很难的。这就需要在平等交流和家长意志之间平衡好。如何令行禁止呢?章梓茂的原则是:少对孩子说“不”。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情绪对立。“如果常把‘不行’挂在嘴边,这个‘不行’一定会大打折扣。只有觉得什么事情必须加以制止时,必须做到态度坚决才能达到令行禁止的效果。”章梓茂说。在他的记忆中,有两次对女儿说“不”。一次是四五岁的时候,女儿自己爬到高处去拿一个东西,他发现后,告诉女儿爬高危险,摔下来会受伤,不许爬,女儿说不爬了。可过了一会儿,又爬上去拿,这次,章梓茂在女儿屁股上狠狠地打了一巴掌,女儿大哭,当时就爷俩在家,他就让女儿哭,权当锻炼肺活量,等女儿哭了几分钟,他才把她抱在怀里耐心的给她讲为什么打她,终于让女儿明白:爸爸告诉你什么事情不能做的时候,就一定是不能做的。从此,他再没有打过女儿。女儿很听话,他也很少对她说“不”。第二次说“不”是上初中。有一天,女儿在学校里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情,回家一言不发进了自己的房间,吃饭的时候,妈妈、姥姥、奶奶叫也不出来。后来,姥姥进她房间劝,她却说“你给我出去”。随后,把门关上了并上了锁。章梓茂觉得女儿过分了,让女儿把房间打开,女儿不做声,他使劲踹了一脚门,并大声说,如果再不开门,就把门砸了。女儿终于开了门,章梓茂推开了门,没说什么,让大家都吃饭。饭后,他单独跟女儿交流。首先,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该发那么大火,其次,表示看到女儿情绪不好,其实自己心里也难过,想帮助她,最后,给女儿分析她的行为中的不当以及应该怎样做。和女儿谈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沟通好。
当孩子考了43分
虽然女儿考上了清华大学,章梓茂并不认为女儿是特别聪明的。他说,女儿初一入学时,成绩处于中下游水平。但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初二时有一次期中考试,数学考了43分,排全班倒数第二。回到家后,女儿把卷子拿出来让他签字,看到女儿已经很难过,章梓茂没说什么,在卷子上默默签了字。
他相信女儿是努力的,知道这是个意外,他认为,孩子没考好的时候,不能盲目责备,也不能安慰了事,要想办法帮孩子找出不好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仔细看了女儿的卷子发现,是女儿对于所学的知识中有些概念性的问题没有弄明白,他指出这一点并对女儿说“不是什么大问题”,让女儿先自己琢磨一下。两天后进女儿房间的时候,他发现女儿把那张43分的卷子贴在了自己床头的墙上,那长卷子一直到那个学期结束。学期结束她的数学成绩是92分。
这样考进清华
女儿高中顺利进入人大附中高中部。第一个期中考试后,章梓茂看了女儿的成绩,开始与她谈如何规划高中三年的学习。一个周末的晚饭时间,他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从女儿学校当年考入北大、清华的人数开始谈起,分析女儿初中时候的表现,高中的现状,以及学校的师资、教育特色、三年后上清华北大的可能性等等。
他认为,只要女儿自己有强烈的学习愿望,遇到困难的时候大人稍加点拨,成绩会稳步上升,考大学会有好结果的。他给女儿的建议是:课堂上一定要学好,与老师同学搞好关系,课余不上辅导班也并不单独请家教。学有余力,参加学校的社团和竞赛活动。女儿接受了爸爸的建议,一年后各科成绩居全班中等。
高二会考结束后,章梓茂发现生物是女儿的弱项,又和女儿进行了一次长谈。给女儿讲了“木桶理论”:木桶盛水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高考比的是总分,任何一科瘸腿都可能导致成绩不理想。所以,在高考面前,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生物就放松对这科的学习,“为了高考成绩总分,你必须克服情绪忍一下,再不喜欢也要先忍一下,先把考试这关过了,喜不喜欢的问题等到了大学再考虑。因为,你想去你喜欢的大学,就得靠分数说话。否则会小不忍则乱大谋,没有别的办法,你觉得呢?”女儿听完后点点头,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了。到高二结束时候,各科成绩已经达到年级中上水平。
高三那年,经过第一学期的强化训练,各科成绩逐渐排到了高三的年级前100名,这时候,对女儿是否能考上清华北大章梓茂心里还没有底,因为女儿没有特长加分,只能凭“裸考”分数。考前一个月,章梓茂觉得该掌握的知识女儿都没有问题了,关键是让其放松心态,保证考试时正常发挥。他通过聊天等方式帮助女儿缓解心理压力,考前一天让女儿陪着自己看了场电影。考试当天,女儿骑自行车去考试。高考成绩出来:631分,高出清华大学档线4分被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