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腾腾的午餐。
金黔在线讯 四壁漏风的厨房,简陋无比的炊具,甚至没有一张像样的餐椅……在务川自治县新场小学的一间废弃教室里,架起的两口大锅冒出阵阵的饭菜香味,尽管条件十分艰苦,却让全校210名学生吃上了一顿热气腾腾的午饭。
早在7年前,为了解决离校较远的学生午餐问题,学校师生就自发搭起了一间临时小食堂。由于一直没有得到任何资助,随着在校吃午餐的孩子越来越多,维持这所小食堂的运转也越来越困难。
山里孩子的午餐
新场小学六年级学生王清泉的上学路,需要翻两座山,跨过一条河,每天要往返一次,现在已经走了整整六年。学校8点上课,这名12岁的小女孩偶尔晚于6点起床,她就需要一路小跑1个半小时才不会迟到。
“一般都是5点钟就起床了,热点剩饭剩菜吃过后,就要马上往学校走。”王清泉说。如果是春冬季节天亮得晚,她就得打着火把上学。虽然一路都是偏僻的山路,王清泉不感到害怕,一路上都有同学在路口等着结伴上学。
实际上,跟王清泉上学路一样远的孩子并不少见。“作为一个相对集中的主要办学点,新场小学服务范围的半径有10公里。全校200多个学生,大约有1/3以上有3公里远的距离。”新场小学校长邹明进说。
由于离家太远,不少孩子中午无法赶回家吃饭。王清泉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学校有食堂。而几年前从新场小学毕业的哥哥就没这么幸运,那时食堂还没有开办,上学只好捎点饭菜,中午冷着吃充饥,更多的时候什么也没带,饿着肚子上一天的课。
中午11点30分,是学校规定开饭的时间。食堂门口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虽然看上去有一点饿了,但学生们却很有秩序,手里拿着饭盒,几百个孩子一起吃饭的场面一点也不忙乱。
看到前面的同学已经打到饭菜,排在后面的王清泉忍不住伸长脖子,使劲凑上前去闻从饭盒里冒出的热气腾腾的味道:“嗯,我猜到了,今天有一样菜是洋芋。”
邹校长介绍说,午餐一般为两菜一汤,饭菜管饱,隔几天还能吃上一回荤菜,尽管菜品不多,但油水特意放得很足,这对不少家里并不宽裕的学生来说,吃上这样一餐已感觉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