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讯 (记者 杨骥)近日,记者从黔东南州文化局获悉,近年来,我州围绕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大州的目标,扎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取得良好效果。
我州总人口402万多人,其中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2%,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比例最高的自治州,也是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的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其中,我州原汁原味的民族节日、民族服饰、民族歌舞、民族婚俗、民族饮食等民族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素有“歌舞之乡”、“百节之乡”、“神奇之州”美称。
据介绍,近年来,我州围绕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大州的目标,着力开展文化资源普查,扎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节庆搭台,充分展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着力实施“四个一百”,确保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强化对外宣传,扩大民族文化知名度;科学合理利用,增强民族文化发展活力等六个方面狠下功夫,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渐入佳景,使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在贵州高原上熠熠生辉。
据统计,目前,全州已有39项53个保护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全国名录总数的1/27,在全国地州级名列第1位,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州。《侗族大歌》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苗岭山区雷公山麓的苗族村寨、六洞九洞地区的侗族村寨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