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桃姐》,我曾经对自己老去后的生活有一次畅想,没有老年痴呆,儿女孝顺,有富足的退休金,老伴也没挂在墙上,我会每天挽着他漫步看夕阳。
如果不是这样,我觉得晚年有些遗憾。
但朱淑媚奶奶却很快乐。
她今年76岁,因为驼背,只有一米五。
她没有丈夫,只有前夫。
住在一起的女儿因感情受挫,一直未嫁,由她照顾。
她没有自己的住房,租了一辈子房,付不出房租。
她每个月的生活费差不多是437元。
她最近在浙江师范大学里出名了,“继而照片被人传上了微博,转发几百次,外号“篮球奶奶”,传说“百发百中”。
我见到她的时候,她笑嘻嘻地拿出了和她一起出名的篮球。
记者 张一诺 文 通讯员 宋华婷 图
大学操场惊现高龄“篮球奶奶”
朱奶奶是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宋华婷几天前无意中发现的。
当时奶奶正全神贯注地投篮,宋华婷惊讶地发现,居然都是中的。
宋华婷和奶奶聊天,得知奶奶居然已经76岁,又去她家看了看,很同情。
这个女大学生突然来了灵感,应该为这个奶奶拍一部公益广告,宣传她,让社会关注她帮助她。
锻炼、投篮、看报纸、买菜……几个大学生扛着摄像机当起了奶奶的尾巴。朱奶奶的篮球故事自然也上了网,关注的人越来越多。
老伴离开之后有过三个篮球
奶奶百说不厌的,是关于她和她三个篮球的故事。
“我读初中的时候,就喜欢看男生打篮球,可是那时候,谁会和女孩子打球呢?”
上世纪80年代,她最爱看体育类的报纸,虽然篮球明星一个都不认识,“看看心里就特别舒坦,看到他们手里的篮球,我心里痒痒啊。”
她说自己的“球龄”已经快20年了,具体开始打篮球的时间,是从和老伴离婚开始的。
奶奶对这段过去说得很淡,那时她还在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打杂,老伴提分手,和别的女人结婚了。后来她失去了在图书馆的工作,失去了经济来源。
当时的她,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曾经喜欢过的篮球。她再也不能满足于守在球场边,向中场休息的男大学生们借球玩了。
她买了自己的第一个篮球,组建了一个人的球队,队员就是她,队长也是她。她只会投篮。
第一个篮球是在一个文具店买的,十几块钱的橡胶篮球。
当时每天出门锻炼,她都把篮球威风地夹在腋下,先玩双杠,再爬杆,起码投一百次篮,即便是很热的夏天,也要这样才过瘾。
直到有一天,她一不留神,放在操场边的篮球不见了,可能是被偷了,也可能是被别人错拿了,总之,球再也没找回来。
“那时候,感觉真是要发了疯了,篮球是我的命根子。”
过了很久,她才买了第二个篮球,300多元,每天带着它继续练投篮。
这第二个篮球,陪她度过了最风光的一段日子她投篮的技术渐入佳境,有过百发百中的纪录,看呆了同场打球的大学生。
一个夏天,她像往常一样,把球向篮框投去,当时,她只是觉得用力有点过,球可能会飞出场外。
只听“砰”一声,篮球凌空爆炸了。
朱奶奶又一次伤心了,一问,是夏天篮球场的气温太高,加上篮球的质量不好,hold不住才炸的。
她痛定思痛,省吃俭用一个月之后,走进超市,买下了一个500多元的斯伯丁牛皮篮球。
这只篮球,成了她最大的宝贝,装在球网里,藏在门后头,每天出门前,给它洗个冷水澡,防止它爆炸。
特长还有跑4000米和爬杆
“篮球奶奶”租住在浙江师范大学最老的家属楼里,虽说是租,但学校后勤知道她几乎没有收入,免去了房租。
老房子实在是太陈旧,一对小年轻正拿朱奶奶的房子做背景,拍另类婚纱照。
奶奶见我们去,赶紧招呼进屋坐。
虽然外头阳光很好,但老屋子里头还是很暗。家具的年纪恐怕和老人的年纪差不多,几个老式的五斗柜,木把手都已经掉了。
一张床板,几张报废的课桌,就是老人家的卧室,她找了半天,才凑齐了够我们所有人坐的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