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她不需要也没有给她特殊照顾
西大数信学院党委副书记吴华丽一直很关注佟硕的成长,她告诉记者,学院并没有因为佟硕的年龄小就特别关照她。这次推荐免试生,是因为她的专业成绩等排名符合学校设定的推荐条件,并没有特殊照顾。她是个主动性很强的学生,发展也全面,不断超越自我的特点非常明显,年纪不大,但懂得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这些,都值得其他大学生学习。
佟硕总结:天资真的一般 思考加速成长
记者:佟硕,你觉得你的经历可以给其他家长或孩子哪些启示吗?
佟硕:我觉得要懂得思考的重要性,要想自己学得更好更快,就得会总结思考。不是每个人都能将经历变为经验的,有的人经历一些事后,没有思考,可能水过鸭背,过就过了。如擅于总结,你会觉得不枉走一遭。哪怕是时间安排上,也是可以通过思考提高学习,如总结自己什么时候学习效率高?什么时候是低的,懂得自己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思考是伴随一生的,只有不断思考,才不断提高。
记者:有人会想,你能有今天的成绩,是不是天赋特别好?
佟硕:很多人都认为我可能是天资比较聪明,但真的不是的。我的天资不是特别好,当然也不是特别笨,就是一般的小孩。我的启蒙比别的孩子晚,但一旦入门,我又会比别的孩子跑得快。
新闻延伸
首批少年大学生命运如何?
1978年3月9日,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大学“少年班”在中科大诞生,一时间,这些孩子被称为“天才、神童”,成了很多青少年崇拜的偶像。而三十年后,当他们进入壮年,我们却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有人功成名就,有人默默无闻,还有人出家为僧。
1977年9月,教育部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高考,许多人的命运因此在一夜之间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在江西赣州八中,一名年仅13岁的高二学生宁铂也即将迎来他人生中的重要时刻。1977年10月,宁铂父亲的好友、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致信当时兼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举荐这位天才少年。在信中,倪霖列举了宁铂自小就展露出的在诗词、医学和围棋等多方面的非凡智慧。11月3日,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就批示中科院下属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如属实,应破格收入大学学习”。中科大随即派出两位老师前往江西赣州对宁铂进行考察。
事实上,改变宁铂命运的不仅仅是这封信,早在1974年,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就曾向国家领导人建议,应该对优秀人才进行特殊培养。由于时值“文革”期间,尽管建议得到了肯定,却没有条件实施。而三年之后,宁铂成为了第一个幸运儿。他被中科大破格录取的消息,仿佛一针催化剂,轰动全国,更多的推荐信从四面八方寄往中科大。在上海,永嘉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张方也写了一封自荐信。
1978年宁铂等88个天才少年被招进中科大,正式组成了中国第一个大学少年班。这群孩子中,最大的16岁,最小的只有11岁。这一年,全国各大报刊都登载了宁铂与方毅副总理下围棋的照片,带着红领巾来上大学的小学生谢彦波也成为宣传的对象。
但是30年过后,当年的“神童”如今境况却大不相同:本科毕业后,宁铂留校任教,并在19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大学讲师。但这已经是他最后一次创造奇迹。2003年,已经研究了十年佛学的宁铂出家为僧,从此与外界隔绝。而谢彦波,在母校中科大担任近代物理系副教授,很少抛头露面。19岁的张方没有留在学校,又适应不了分配在南京的工作,跑回故乡上海,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户口。如今,在谈到78级少年班的成就时,最常被提起的是成为微软全球副总裁的张亚勤。
30年过去,中科大少年班已经招收了30届学生。伴随着对第一届少年班的争议,学校更愿意采取低调的态度,让现在的少年班,有一个更单纯的环境。中科大曾经做过统计,到现在为止,30届少年班一共招收了1200多个学生,而在这些学生中,80%以上都在毕业的当年考取了国内外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