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模拟实验室。
扩大免费创业培训范围,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残疾人、协保人员、低保人员、农村劳动者和灵活就业人员全部纳入免费创业培训对象范围,实现创业培训全覆盖。通过市、县区联动,每年完成500名以上从事微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准老板”培训任务。
措施六:
加大筹资力度
落实补贴措施
根据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目标任务,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额的创业基金,并确保及时足额到位。全市筹集创业基金不少于2300万元。其中,市本级不少于500万元,经济强县不少于300万,其余县区不少于200万元。2013年以后,每年创业基金市级保持500万元,经济强县保持300万元,其余县区200万元的规模。
实行开业补贴。在本市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员、政策上界定的就业困难人员、本市低收入纯农户家庭及城乡单亲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自主创业,以及大学生初次创业的,办理营业执照后,可给予1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措施七:
优化创业环境
改善服务水平
各级工商部门对大学生创业的免收工商规费,在注册大厅开辟大学生创业咨询热线和“绿色通道”,为大学生创业和设立公司、个体户提供跨前指导服务、高效受理服务和全程跟踪服务。
整合有关部门信息资源,开通创业信息公共服务网,发布国家、省和市的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办事流程、创业信息、创业项目资源服务等公共信息。开展创业培训、实训、模拟运作、孵化培育等公共服务,并鼓励和引入民间和社会力量组织专门的创业指导机构,为创业者提供法律、投资、财会等专业服务。(作者: 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