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视频-图片-专题-人才-求职-招聘-房产-本地通-购物-旅游-景点-百姓呼声-消费指南-黔港推荐专题-互动圈圈

苗族村民走上大学讲台讲述文斗苗寨的环保故事

 

    据新华网贵阳消息 “十八杉,十八杉,姑娘生下就栽它,姑娘长到十八岁,跟随姑娘到婆家。”这首流传于中国西部贵州锦屏县的民谣,生动“唱出”了古老的文斗苗寨世代相传、沿袭至今的种树传统。

 

    19日,在贵州大学人文学院的讲台上,文斗苗寨村民姜廷化向大学生介绍说:“要讲栽杉和管护最到位的可算‘十八杉’了,也叫‘姑娘杉’,是指新婚夫妇生育第一胎为女孩的,要为女儿在自家山场或菜地栽上一片林,等到女儿长到18岁,就可卖钱买嫁妆,或请木匠打造桌椅板凳等嫁妆。”

 

  文斗苗寨地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是一个人工造林已有500多年历史的苗寨。早在300年前,文斗苗寨就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村规民约,村民对成材林的砍伐十分讲究,采取边砍边造的办法,有序地进行轮作,保持青山常在,至今整个村寨都掩映在参天古木之中,森林覆盖率超过90%,有“百年环保第一村”之称。

 

  作为文斗苗寨的社区文化传承人代表和民族旅游文化开发的积极实践者,当地村民姜廷化和姜兰奎为贵州大学学生分别作了“中国苗族混农林文书古文书的土著局内观点”、“清水江‘社区林业’与‘混农林系统’持续五百年之谜”的讲座。

 

  姜廷化说:“按照当时的传统,女孩没有家产的继承权,有的富户不需砍伐林木就可以置办嫁妆,为了兑现承诺,就直接立契为凭陪嫁,所以在文斗苗寨附近出现了‘姑娘林’‘姑娘山’。”

 

  锦屏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秀廷说,文斗苗寨独特的文化现象,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这是文斗苗寨村民两次应邀到西南政法大学讲学后,又一次走上大学讲台。近年来已有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英国牛津大学、韩国江陵大学的100多名专家前往考察。

                                       (杨洪涛)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我要评论】 【我要订阅】 【我要投稿】 【我要纠错】 【字体: 】 责任编辑:许世芳

更多关于 的新闻

丹寨烤烟丰收 为苗族村民创财富(图)
丹寨苗族村民悬崖取水解渴(图)
苗族村民冬日农闲学“贾理”(组图)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
网友评论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分类信息
新闻图片推荐
404 error page
鍙兘鏄鍒犻櫎浜嗭紝涔熷彲鑳芥槸鎮ㄨ緭鍏ョ殑缃戝潃涓嶅銆傝灏濊瘯璁块棶棣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