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珍稀“角怪”髭(音zī)蟾亲睐雷公山(组图)
本港讯 (特约记者 陈沛亮 摄影报道)11月3日,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拍摄到雷山髭蟾。一种仅分布于我国贵州省雷山县独有的蟾类动物雷山髭(音zī)蟾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出现。据悉,该两栖动物为世界级的珍稀动物,在我国的雷公山曾被发现,但真正目睹其姿容的人并不多。
其体长69-93毫米左右。体肥壮。头扁平,头宽大于头长。吻宽圆,略突出下唇。吻棱明显。眼球上半边黄绿色,下半边棕紫色,瞳孔纵置。雄辖上唇缘每侧各有2枚粗壮黑色角质刺,繁殖季节后角质刺逐渐脱落。
雷山髭蟾又叫胡子蛙。锄足蟾科角蟾亚科的1属,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两栖动物,在当地称为“角怪”。
其栖息于海拔1100-1500米的山溪附近阔叶林中,主要陆栖。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间,成蟾常集中在水流平缓、石块较多的生境中抱对产卵,雌蟾产卵后离水到陆地生活。卵群圆环状或片状,粘连在石上。蝌蚪底栖,约2-3年变成幼蛙。
该物种于2000年8月1日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