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黔图汇-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首页 > 黔港图库 > 活动 >

天柱侗族戏剧:绽放异彩再成香饽饽

2012-09-10 09:12:01   来源:   评论:0

上一张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8月5日,天柱县沉浸20多年的侗族戏剧,又重新登上渡马乡“七月二十坪”民族节舞台,吸引了毗邻县乡的两万多名苗侗儿女。人们身着绚丽多彩的盛装,欢聚一起跳舞唱歌,侗族戏剧又成了群众热捧的香饽饽。

  天柱县侗族戏剧主要有大戏、阳戏等,其历史悠久,民间广为流传,是全省民族文化瑰宝之一。每年正月或民间节庆,都要请戏班子于家祠或坝子出演,以消灾纳吉,自娱自乐,很受群众青睐。

  由于诸多原因,侗族戏剧一度停演多年,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七月二十坪”歌场开始搭台唱起了大戏、阳戏。改革开放后,又因受市场经济大潮、外来文化节和现代传媒的冲击,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进,外出务工年轻人增多,戏团服装、道具、器乐也不同程度损坏、各戏班子绝大部分演员相继离世或年龄普遍偏大,甚至无传承人,即将濒临灭绝。

  据当代中国文物专家、省音协会员姚敦屏介绍说,以民间故事为题材,流传于民间传说典故及风土人情的天柱阳戏,已有150多年历史,主要流传于龙盘、江东等村。特别是江东寨的阳戏班子到上世纪末已有六代传人。剧目有《刘海砍樵》、《打菜》等,剧目在省、州多次文艺汇演中获奖,并在文艺刊物上发表。2006年,阳戏是被列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戏剧家协会会员陶光弘说,龙盘大戏流传至今300多年了,搞生产队时,整个寨子男女老少都会人人唱戏,人人都能登台演出,被誉为“戏剧之寨”,曾报道于《黔东南日报》。

  杨秀举是岩门大戏团的四代传人之一,现任该戏团编导兼化妆师,退休后在家整理收集剧本,现存剧本《三打白骨精》、《大破天门阵》等300余个。“280多年前,他们现在唱的大戏是湖南长沙一个姓李的戏师到村寨卖艺,教祖先唱的,一直传到今天。”他说。

  近年来,国家出台文件,进一步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天柱县委、县政府提出“文教兴县”战略,各种文娱活动又风生水起,全县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将侗族戏剧被列入保护名录再放异彩。

  今年,渡马乡党委、政府以“七月二十坪”民族节为契机,由政府主导、民间参与举办,增设了侗族大戏、阳戏等活动项目,打造侗族戏剧品牌。

  据该乡乡长杨德召介绍,今年春节,全乡共有7个戏班子,冒着大雪集中在龙盘村参加首届大戏汇演,每天都有几千群众观看。乡政府实行以奖代补的形式,奖励每个戏班子5000元,添置服装、道县、器乐等,鼓励各戏班子挖掘、传承侗族戏剧。

  该乡在此基础上利用民族节举办侗族戏剧比赛,邀请全县各乡戏班子参赛,共有岩门大戏、江东阳戏、改革蓝田阳戏、高酿侗戏等七支队伍参赛,分别演出了《穆柯寨》、《赖子相亲》、《打菜》《天子米》等,经过一天的角逐,专家评出奖次并进行了表彰。

  太阳都落山了,很多戏迷还舍不得离开。一位李氏老大妈乐呵呵地告诉笔者,今天江东阳戏女子队演的《赖子相亲》好看,我们肚子都笑痛了。(杨仁海)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