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视频-图片-专题-人才-求职-招聘-房产-本地通-购物-旅游-景点-百姓呼声-消费指南-黔港推荐专题-互动圈圈

吴学兰:俄罗斯推行政改势在必行

 


“普京还是普京,但俄罗斯已不是当年的俄罗斯。公民意识的觉醒,中产阶级的成长,都意味着以往威权主义色彩浓重的治理方法在俄罗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吴大辉 清华大学欧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俄罗斯推行政治改革是不可避免的,去年12月起的反普活动已经证明,部分中产阶级、体制内反对派和体制外的反对派都在向当局施加压力。”

——姜毅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俄罗斯要想经济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改善投资环境,但这无法与根本的政治体制改革脱节,必须建立独立的诉讼机构和代表机构,打击国家机关的腐败行为。”

——亚·卢金 俄罗斯外交学院副院长、著名汉学家

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吴学兰发自北京 尽管俄罗斯总统选举3月4日才鸣金开锣,但其实,早在去年9月24日,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正式提名普京作为统俄党候选人参加总统选举之际,“2012年究竟谁主克宫”这个问题,已几无悬念……

不过,重回克宫后的普京将把俄罗斯的内政外交带向何方,则是即将摆在普京、俄罗斯人和世人面前的一大问号。

政改力度取决于社会呼声强弱

Q:去年底举行的俄杜马选举的低得票率让执政的统俄党颇意外,之后全国范围内出现的“倒普”运动,也给普京敲响了警钟。那么,若如愿重回克宫,普京将如何推进政治改革以顺应民意?

吴大辉:事实上,未等重回克宫,普京已借梅德韦杰夫之手推出了改革方略。这绝非梅德韦杰夫总统的个人战略,而是普京未来的政改计划。普京不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他一直想改革,只是时机不成熟。政改内容包括:恢复地方行政长官直接选举、简化政党注册手续,调整国家杜马选举机制,限制官员亲属出任企业高层,建立一家不受政府操控的公共电视台等。按普京原来的打算,上述计划本应在上任两年后逐步实施的,但迫于时局要求,不得不提前了。

姜毅:俄罗斯推行政治改革是不可避免的,去年12月起的反普活动已经证明,部分中产阶级、体制内反对派和体制外的反对派都在向当局施加压力。去年12月梅德韦杰夫在与统俄党领导人谈话时也强调,旧的政治体系已经耗尽功能,必须对其改革,只有这样才会有发展。这些改革包括:一是降低党团进入杜马的门槛,让小党有可能进入议会;二是简化政党登记制度,给小党生存空间;三是地方行政长官改为地方选举产生。

亚·卢金:政治改革已经开始实施,但其方向与力度取决于总统选举之后各派政治力量的对比以及整个社会的对改革的呼声强弱。

Q:普京一直将“强国、富民、强军”作为执政目标,宣布参选总统之后,他随即发表讲话,就俄未来的政治、经济、民生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其中特别提到未来几年俄每年GDP增长6%—7%。在眼下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本身经济结构并不合理的俄罗斯将如何实现这样的经济增长?

姜毅:目标是远大的、抱负是宏伟的。但问题是俄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是什么,普京未表述清楚。从他的只言片语中,可以总结出三个方向:一是继续现代化,调结构,增加制造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分量;二是增加投资,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设备更新换代等方式拉动内需;三是建立欧亚联盟,扩大俄在独联体地区的市场规模,整合与这些国家的产业资源。

吴大辉:在经济转型、能源经济软着陆的背景下,俄罗斯不可能保持经济的高增长,尤其在转型之初。普京将不得不面临艰难抉择:保增长还是保转型?如果是前者,就意味着能源经济的继续维系,如果是后者就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由于面临着民众经济期许的巨大压力和选举中对民众的政治承诺,在新的任期普京不会进行激进的经济转型。

卢金:俄罗斯要想经济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改善投资环境,但这无法与根本的政治体制改革脱节,必须建立独立的诉讼机构和代表机构,打击国家机关的腐败行为。这些表面看起来是政治层面的东西,其实都事关经济发展。

俄美在很多关键冲突点上博弈

Q:获悉普京将重返克宫后,不少西方媒体毫不掩饰失望之情,甚至预判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尤其是俄美关系,将出现“倒退”。真的会这样吗?

亚·卢金: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也取决于西方本身的立场,比如它们同莫斯科的谈判能力。需要提醒的事,普京并非“天生反美”,记得“9·11”事件发生后,普京是第一个给布什总统打电话表示哀悼的国家领导人。如果今后普京要推行政治改革,俄美关系会有所改善而不是相反。

姜毅: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只是止住了下滑,老问题并未真正解决。前几年所说的“重启”,在相当程度上不过是双方忙于应对经济等问题时,故意绕开既有矛盾而已。但随着西方在一些问题上依然我行我素,原来“装作没看见”的矛盾会重新摆上桌面。叙利亚问题是一个例子,伊朗核问题也是如此。

吴大辉:一般来说,大选年的国家外交往往具有民族主义色彩,对外张力更强。今年恰逢俄美两国同时进入大选年,这就意味着两个原本就互为潜在战略竞争对手的国家必然在外交上彼此指向性更强。美国国内的某些人更希望能够影响俄罗斯大选进程,让普京离开俄罗斯的政治舞台。今年的国际形势波谲云诡,险象环生,无论是在叙利亚,还是伊拉克,无论哪一个关键冲突点的背后都有俄美两国博弈的身影。为了国内政治的需要,两国在彼此正面交锋时都不会轻言退让。

Q: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些年有了长足发展,但是民间始终有两国关系“政热经冷”的论调。您认为普京上任后,中俄经贸合作会不会有更好的发展,使其与两国的“身量”更吻合?

吴大辉:中俄贸易额在短期内无法实现本质性的飞跃。因为俄罗斯整个的对外贸易额也就是6500—7500亿美元。经济禀赋决定了俄罗斯对外贸易以原材料、尤其是能源出口为主,而俄罗斯的原材料采掘能力和规模是既定的,短期内也不准备放量扩大,毕竟国家要完成由能源经济到创新经济的转型。盘子就这么大,中俄贸易额受其影响无法出现历史性飞跃。但是这不意味着两国经贸“无所作为”,双方可以改善贸易结构,增加机电产品在两国贸易中的比重,同时在俄罗斯现代化进程中寻求联合技术创新的可能性。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也为两国区域合作提供了新机遇。

姜毅:中俄关系发展已经稳定在一定的轨道上,在两国也形成了一定的社会认知。两国相互间的战略需求没有改变,两国相互倚重推进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自2000年以来,包括在梅德韦杰夫任总统期间,普京等俄当局主要人物都是中俄关系发展的参与者、政策制定者。因此,俄罗斯领导人变化后,两国关系有稳定的预期,两国的合作仍将继续推进。回顾过去20年就可以发现,俄中关系从没有因为领导人的变化而出现波折,当然也不会因此使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俄民众期待一个更加开明的普京

Q:普京最新讲话说未来十年要斥23万亿卢布(约7711亿美元)来强军,但眼下的俄罗斯,离全球顶尖的军事大国已有了距离,俄罗斯能重现军事领域的昔日辉煌吗?

吴大辉:俄罗斯一直在吃苏联时期军事科技积累的老本儿,但现在老本儿没多少了:直升机航母要从法国采购,坦克发动机升级要靠意大利技术。俄罗斯的军事科技和军工产业也面临着再次重铸的局面。普京在竞选纲领中再次强调强军,但是在民众经济期许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在普京向选民承诺要建立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情况下,俄罗斯恐怕难以拿出更多的物力财力完成军事工业的升级。

亚·卢金:眼下,除了核力量之外,俄罗斯军队的状态确实很不好,这是因为军事改革尽管已在进行,但却不符合现今要求。在当今世界,职业化的军队才最有效率,所以俄罗斯的军事改革不应仅限于更新武器装备,还要让俄罗斯拥有一支强有力的职业化军队,这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障。叶利钦任总统的时候就承诺要建一支职业化的军队,但遗憾的是,经历了几代总统,这个愿望至今未能实现。

Q:如果普京当选总统,他任内面临的最大机遇和挑战会是什么?

吴大辉:俄罗斯整个社会期待着政治经济的全面转型,即政治上由人治转为法治,经济上由“能源型”转为“创新型”。这意味着普京在新的任期可以放开手脚,大刀阔斧地进行政治经济变革。这是巨大的挑战,也是俄罗斯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机遇,能完成它的人无疑将留名青史。

从去年的杜马选举开始,普京已走下“神坛”,由“神”变回了“人”。普京还是普京,但俄罗斯已不是当年的俄罗斯。公民意识的觉醒,中产阶级的成长,都意味着以往威权主义色彩浓重的治理方法在俄罗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普京面临的最大挑战。以往,普京是民众眼里具有“父兄色彩的好沙皇”,但这样的普京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今天俄罗斯民众的期待,他们期待一个更加开明、民主的普京,一个能够代表民众、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新政府。

姜毅:2012年与2000年的普京面临着同样复杂、却完全不同的问题,怎样赢得下一个任期恐怕是他这一任最大的挑战。国际环境有变化,社会诉求有变化、执政基础有变化、国家的中心任务也有所变化。所有这些都要求普京以新的执政方式、新的政策去应对。其中,经济稳定增长是关键,财政来源是难点。如果说普京执政第一个八年的主题是:稳定与秩序,那么未来6年的主题应该是:改革与创新。

亚·卢金:如果普京能顺利当选,他一大任务是要向全社会证明,他能够说到做到,以新的方式管理国家,就像他最近频频发文承诺的那样。如果这一点他无法兑现,可能就会有更多的社会力量站到他的对立面,对俄罗斯社会稳定构成挑战。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我要评论】 【我要订阅】 【我要投稿】 【我要纠错】 【字体: 】 责任编辑:杨懿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网友评论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分类信息
新闻图片推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