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视频-图片-专题-人才-求职-招聘-房产-本地通-购物-旅游-景点-百姓呼声-消费指南-黔港推荐专题-互动圈圈

三位党的领导人与黎平会议

 

    1934年12月18日,党中央在黎平城关二郎坡52号(胡荣顺商号)召开了红军长征途中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会议确定了新的战略方针,在实际上否定了“左”倾冒险主义者的错误主张,避免红军陷入敌军重围的危险,是红军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开始,是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开端。为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奠定了思想、组织和军事基础,在中国革命史、党史和军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邓小平、胡锦涛三位党的领导人与黎平会议有着不解之缘。

  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毛泽东,在土地革命后期因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受到“左”倾冒险主义者的排斥,使中央红军在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失利,从1934年10月开始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经湘江血战,红军由8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面临着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为力挽狂澜,身处逆境的毛泽东目睹红军在错误军事路线指挥下,处于处处挨打的被动局面,损失十分惨重,敌军还在原定的行军路上布下口袋,妄图一举歼灭红军,若不改变战略方向,继续北上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就会遭来全军覆灭之灾。于是他与广大红军指战员在行军路上进行多方商讨和深刻分析敌我形势,形成了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的正确意见。1934年12月14日红军攻占了贵州的第一座县城——黎平。这是一座地处黔湘桂三省交界、具有600多历史文化的山城,商贾云集,粮草充足,地形复杂,交通闭塞,加之此前红军曾二次经过县境,建立过地方苏维埃政权,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为党中央在此召开会议讨论战略行动方针提供了有利条件。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在当时的红军总司令部驻地(胡荣顺商号)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朱德、张闻天、王稼祥和军事顾问李德,会议由周恩来主持,会上激烈地争论红军进军方向的问题,李德仍未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打算,提出到黔东北后转向湘西,与强敌硬拼,达到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毛泽东则主张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甩掉重兵围堵,避实就虚,改向黔北进军。政治局采纳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议》,即《战略方针之决定》,决议指出:一、鉴于目前所形成之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二、根据于:(甲)使我野战军于今后能取得与四方面军及二、六军团之密切的协调动作;(乙)在政治的、经济的及居民群众的各种条件上,求得有顺利的环境,便利于彻底的粉碎五次围剿及今后苏维埃运动及红军之发展。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区应是川黔边区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但政治局认为深入黔西、黔西南及云南地区对我们不利,我们必须用全力争取实现自己的战略决定,阻止敌驱迫我至前述地区之西南或更西。三、在向遵义方向前进时野战军之动作:应坚决消灭阻拦我之黔敌部队,对蒋湘桂诸敌应力争避免大的战斗,但在前进路线上与上述诸敌部队遭遇时,则应打击之,以保证我向指定地区前进。四、政治局认为,为保证这个战略决定之执行,必须反对对自己有力量估计不足之悲观失望的失败情绪及增长着的游击主义的危险,这在目前成为主要危险倾向。五、责成军委依据本决定按各阶段制定军事行动计划,而书记处应会同政治部进行加强的政治工作,以保证本决定及军事作战部署之实现。会后军委作出了执行决议的行动部署和对红军部队进行了整编,军委一纵队、二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撤销第八军团建制,并入第五军团,增强了红军的战斗力。黎平会议,第一次结束了长达三年以来毛泽东在中央领导层受排斥的地位,开始形成了广大红军指战员赞同、支持、拥护他指挥红军的共识,从而为遵义会议重新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核心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偿试。是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思想路线确立的起点和开端。黎平会议后,红军以破竹之势,直驱入黔,屡挫顽敌,一路高歌猛进,走向光明。毛泽东在黎平县城翘街的左所坡3号和马家巷14号两处木楼住了五天五夜,他在这里运筹帷幄中国革命的未来,拨亮了冲破黑暗的曙光。

  党的第二代领导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930年12月率红七军十九、二十师由从广西三江县的富禄进人黎平县的龙额、水口地区,建立了“怀公平乡苏维埃政府”,后从黎平雷洞出广西唐朝,经湖南取道到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合。时隔四年后他又随中央红军第二次进入黎平,长征时他担任军委机关主办的《红星》报的主编,在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上他被任命接替因患肺病的邓颖超出任中共中央秘书长。黎平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作出了《战略方针之决定》,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指战员的斗志,大家一边休整,一边向当地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打土豪、分浮财给贫苦百姓,会后的第二天邓小平在黎平县城采编了一条消息,发表于《红星》报第七期第二版,标题为《黎平城的群众大会:到会三四百人 分发大批东西》,内容为“‘红星’在黎平时,曾召集一个群众大会,虽然县城群众多被国民党政府强迫与欺骗登山。到会群众仍达三四百之多,经过演说与分发衣物之后,群众情绪更为热烈,影响甚大。这次群众大会,有两点值得我们效法:一、事先派出地方工作人员,特别是动员了各连队的地方工作组,分头向群众作个别宣传,并于开会时负责带他们到会场,所以到会群众甚为踊跃。二、会前集中了大批谷子、衣服、棉絮、锅头、木器,以及其他用品,凡是群众用得着的都尽量的集中来分发,分发时也很有秩序。”这篇言简意赅、倡导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的文章,反映了邓小平一贯提倡的务实的工作作风,成为黎平会议后红军进入贵州腹地做好群众工作的指导方针。邓小平在此期间,还积极发挥党的宣传导向作用,通过演说、张贴标语、走访商贩、看望贫农等介绍红军是工农的军队,红军纪律严明,保护工商业者,买卖公平,共产党领导红军为穷苦大众打天下,使不少关门的小商贩开铺供货给红军,不少躲藏到山上的贫农回到家里来,融洽了红军与苗侗民族群众的关系。

  现任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黎平会议后的五十二年他在任贵州省委书记,1986年10月他亲自来到黎平县参加庆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暨黎平会议学术讨论会,亲切看望出席会议的党史和军史专家、老红军、农民代表,并在讨论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对黎平会议的评价说:“52年前召开的黎平会议,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当时红军冲出国民党的重围,处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党中央及时召开了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左’倾冒险主义的主张,肯定并采纳了毛泽东同志西进贵州的正确意见,确立了红军北上黔北,建立新的根据地的战略行动方针。这就使中央红军开始从被动转为主动,为以后胜利,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因此,黎平会议在党和军队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黎平会议的启示他指出:“回顾黎平会议这段历史,既是为了纪念先辈,更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育后人。它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就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符合实际情况的行动方针,这是克敌制胜的一个法宝。革命战争年代这样,在今天建设四化的历史时期也同样是这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取得了的一系列成绩,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指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我们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当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以我们党六十多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光辉历史作为重要教材,采取生动活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教育我们的人民,特别是教育我们的青少年,使他们能够从我们党六十年的奋斗史中得到启发,得到激励。更加坚定不移地跟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四化的伟大目标,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胡锦涛在黎平期间,还瞻仰和参观了黎平会议会址、红军教导师住址、红军休养连住址、红军桥等红色革命遗址,深情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因黎平会议的影响和意义深远,黎平会议会址1995年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公布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贵州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被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每年都有数十万人前来这里接受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缅怀革命的丰功伟绩,成为了红色旅游的经典。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我要评论】 【我要订阅】 【我要投稿】 【我要纠错】 【字体: 】 责任编辑:杨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网友评论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分类信息
新闻图片推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