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黔东南:夜色中的西江更美丽
-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投稿QQ:449315
- 时间:2008-9-22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点击:
- 手机访问 WAP网址 http://wap.qdn.cn
终于等到天黑了!
那挂在家家户户屋檐下的古香古色灯盏,如含苞欲放的花朵,又如待嫁的苗族少女,静静地等待着黑夜激动时刻的到来。
终于盼到灯亮了!
一盏盏明灯如雨后春笋般,绽放在“千户苗寨”夜色中。点点灯光仿佛天空的闪闪繁星、波光粼粼的白水河像是夜空中的银河,一切都是那样的美丽、神奇、静谧。
灯光、星光、河水、弯月,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天地合一的画卷。此时此刻,我在哪?是天?是地?或是在飘渺的空中?我已深深地被这人间仙境所陶醉。
夜色西江,此时此境,如梦如幻,无限遐思。神秘璀璨的苗族文化,在此间壮观的灯光中,悄然书写着壮丽的苗族诗篇!
瞧,这点点灯光组成的图案就像一只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这蝴蝶不正是我们苗族神话传说《苗族古歌》中的蝴蝶妈妈吗?苗族人民视蝴蝶为人之祖。《妹榜妹留》(《蝶母歌》)是祀祖歌,十三年一祭的苗族鼓藏节就是祭祀蝴蝶妈妈的。有一首《凿鼓词》这样唱:“咱妈是蝴蝶,住在树心心,多年不打扫,满屋是灰尘,今天我打扫,请爹妈住下。”在苗族年轻姑娘的银饰中,可以看到大量的蝴蝶造型,如银蝶吊、银蝶衣片、蝴蝶背扇,蝴蝶头帕,银蝶簪、银蝶衣饰等等,表现出苗族对蝴蝶妈妈的敬仰。在苗族服饰中,还有一种长着人脸的蝴蝶形象,更是明确地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苗族对蝴蝶的崇拜心理。
苗寨依山而建,这依山的灯景不就是一对轮廓分明的“牛角”吗?牛角在苗族传统文化生活中的体现较为突出,如斗牛、牛角酒杯、牛角银饰等。在苗族民间传说中,水牯牛一直为苗家人耕田种地,在战争中保护着苗族儿女。因此,一代一代的苗族人对牯牛有着特殊的感情,特别崇拜水牛,乃至神化。苗族先民在古代也依照牯牛佩戴起牛角装束来,因此被异族称为“人身牛首”这样神奇的人类。
“牛角”灯景,不禁让人想起那热血沸腾的斗牛场面,那醇香甜美的牛角酒,还有那瑰丽的银冠……
在苗寨的左边山顶,也就是左“牛角尖”上,有一处灯火辉煌的吊脚楼,那是苗寨“鼓藏头”住所。“鼓藏头”主要职能是主持祭祀,为世袭,代代相传,视为荣誉。最隆重的“祭鼓”活动要十三年才举行一次。
再仔细看看,这灯景,俨如富丽堂皇的苗族银冠。那“冠”中央的灯光,如喜鹊登梅之式、又如锦鸡高鸣之形,栩栩如生。银冠是苗族女子盛装时的主要头饰,主要由银圈、银片、银花、银雀、银凤等组成,耀眼夺目,华丽异常。
……
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发现形状各异、千姿百态的灯景图案,感受别样的惊喜,使人身处苗乡圣境,被那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苗族文化所熏陶。
自古就没有文字的苗族,却智慧地将历史记录在自己的民族服饰中。使人产生无限遐想的灯景,却又掩藏着苗族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观!
深藏着原始惊世美丽的西江夜景,等待你的发现,等待你的到来,等待你智慧的眼光!
(作 者 : 张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