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视频-图片-专题-人才-求职-招聘-房产-本地通-购物-旅游-景点-百姓呼声-消费指南-黔港推荐专题-互动圈圈

麻江县水改旱工程大旱之年成效凸显

 

    据麻江县政府办消息 “幸好种的是西红柿,要是种的是水稻,象今年这样干旱,都没得收成了,种西红柿还有80%的收成”。麻江县景阳乡景阳村下排组村民杨明勋心有余悸地说。

    景阳村位于麻江县西部,是出了名的老旱区,以前稻田里种植的都是水稻,一遇到旱季,灌溉就成了村民的一大难题,有时,辛苦劳作一季下来,几乎颗粒无收。而如今,走进下排,我们看到的是长势良好、丰产在望的连片蔬菜。村民们说这得益于近年来县里实施的水改旱工程。 该工程是采用农田节水与高效作物相结合的种植模式,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综合实施土地整治,增强了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将农民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今年,景阳下排蔬菜基地,通过大力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完善机耕道和引进科学管理模式,西红柿、辣椒等长势良好,预计年产西红柿750万斤、辣椒40万斤、黄瓜50万斤、大葱36万斤,蔬菜基地年创产值将超过千万元。

    而在东部的下司镇马场村,这个麻江县的水稻丰产区,今年同样遭受到高温干旱天气的影响,全村种植的1400余亩水稻严重受灾。庆幸的是,村民们种植的水改旱作物为他们挽回了因旱造成的经济损失。马场村村支书郭德明家总共有2亩左右的水稻田,1.2亩种了水稻,0.8亩种了豇豆和白菜。郭德明说:如果今年种的全部是水稻,可能要损失1200斤左右,但是0.8亩的抗旱作物能弥补水稻损失的部分。与郭德明一样,马场村许多村民在种植水稻的同时也种植了大量对水量需求较少的抗旱蔬菜。今年,全村种植蔬菜146亩,预计亩产可达到5000元。

    近年来,麻江县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围绕“名、特、优、新”主导特色产品,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等现代化农业。但水资源短缺且供需矛盾突出成为制约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为此,麻江县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特点,不同作物需水、耗水规律,以景阳、宣威、龙山等农作物受灾重点乡镇为试点,率先进行农艺改革、灌溉方式改进和种植结构调整,在旱区大力推广烤烟、西瓜、蔬菜、蓝莓等旱地特色作物,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提高旱地农业效益。同时,通过整合财政、农业综合开发、水利等项目资金,使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和各个环节的基础设施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项目区农业抗御风险的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2011年,麻江县水改旱面积2.5万亩。其中:玉米2万亩、蔬菜0.3万亩、烤烟0.2万亩、蓝莓0.1万亩。预计水改旱作物产值3200万元。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我要评论】 【我要订阅】 【我要投稿】 【我要纠错】 【字体: 】 责任编辑:杨懿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网友评论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分类信息
新闻图片推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