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港讯 连日来,凯里地区气温回升,时至春耕之际,城市周边务农农户将千百年火烧田坎的习惯延续至今,刀耕火种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使凯里市周围的丘陵山地变得岌岌可危,山火频发,形势严峻。
2月29日17时30分,凯里市消防大队一中队接到市“三台合一”接警中心报警,称凯里市西收费站附近发生山火,大火已几壁青山烧成焦土,中队接警后迅速报告大队值班领导,并紧急出动2太中小型水罐车,14名官兵火速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通过观察发现,山火呈零星蔓延,火点较多,扑救难度较大,最集中一处火势正呈带状蔓延,蔓延面积达数公里长,而此时的风力更加助长了火势的蔓延的势头,时间已不允许战士们有任何懈怠,现场指挥员果断的对战斗力量进行了部署,将队伍化整为零,两人一组实施扑救。战士们高举手中的“武器”与熊熊的火焰进行了场殊死较量。通过官兵近4个小时的连续作战余9时10成功将山火扑灭。

3月1日15时20分,一中队再次接到市“三台合一”接警中心报警,称凯里市万潮镇发生山火,大火正一步步向村寨逼近,情况万分紧急。中队接警后,立刻向大队值班领导反应了此情况,并迅速出动1台水罐车,10名官兵火速赶赴现场。通过一个多小时的驱车疾驰,呈现在官兵面前的是延绵数公里长的火带,风借火势,火助风威,火势瞬间更加猛烈,火灾所过之处,寸草不生。官兵们顾不得驱车的疲劳,与当地森林防火队员以及地方群众一并进入深山群战火魔。由于风势的不断加大,火灾更肆无忌惮的肆虐着,火焰呈二三十米的火浪向上翻卷着,为保护战士自身安全,现场指挥员并没又盲目的命令战士向前冲,而是巧妙的借助风向和地形优势砍划隔离带,将火反烧,以火攻火,战士们则分成5组,每组2人,防守隔离带。从进入火区到夜晚20时,近4个小时期间,官兵们顾不上喝一口水,没有吃上一口干粮,依然奋斗在灭火的第一线。

3月1日16时50分,一中队再次接到报警,称凯里市红州宾馆附近发生山火,火灾正向居民区逼近,一旦蔓延至居民区后果将不堪设想。中队接到报警后,紧急出动留守中队的1台水罐车,10名官兵火速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距火区还又4公里的山路,而此时漫天的火光已清晰可见,官兵们顾不得崎岖山路给他们带来的疲惫,毅然的向火魔挺进着。消防、武警、森林、民兵,200多人的队伍在狭窄的山道上显得格外拥挤,一路从这个山头扑灭火点至另一个山头,走路多少个山头在官兵们的记忆中已经记不清楚了。树林与混草里结合,从山脚到山腰再到上顶,只要有明火的地方就有官兵们英勇、顽强、不屈的身影。
3月2日17时40分,一中队接到黔东南州经济开发区求援,称铜鼓村东山发生山火灾,开发区已投入人力进行扑救,但火势在风力的作用下过于猛烈,希望一中队官兵前往支援。接到求助后,中队迅速出动2台消防车,14名官兵紧急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火势在风力的作用下显得越发猛烈,现场指挥员对地形分析后决定,集中火力打歼灭战,战士们得到命令后,迅速向明火挺进,官兵们愤怒地扑打着火焰,扑灭一处又往另一处赶,当官兵扑灭一个山头的大火时,另一个山头又燃起漫天的火光,官兵顾不得停下喘口气,又继续沿着火带扑击,而这时的山坡坡度已达80度,官兵艰难的山体上爬行,脸上、手上、腿上,到处都是被山刺刮伤的血痕,但官兵没又任务怨言,因为扑救火灾,挽救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消防卫士的光荣使命,是每名战士的神圣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