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州,离世界级历史文化名镇有多远
2006年6月,贵州黄平县旧州镇古建筑群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紧接着的7月,世界银行宣布,将贷款1620万元支持黄平县旧州古镇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旧州在哪?那里有什么可看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引起了世界银行的关注? 历史—— 氵舞阳河边的商贾小镇 汽车刚刚开进旧州镇,一栋高大的天主教堂首先呈现在眼前,这座位于古镇东出口处的天主教堂,由法国天主教会修建,至今已有103年的历史。 而旧州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得更加遥远,甚至是两千多年前。 在旧州古镇的西中街,有一家名为“且(音居)兰特色早餐店”的小店铺,当记者询问店老板为什么取此名时,老板很自豪地说:“我们旧州这地方就是以前的且兰古国!” 虽然史学界也还没有最终定论,但很多旧州人都相信旧州曾经是且兰古国。黄平县委宣传部提供的资料中写到,据史志记载,旧州的历史已长达2300余年。春秋战国时称且兰国,唐设韶明县,宋称珍州,又名乐源郡,元置元帅府,明设黄平安抚司,清设黄平千户所,后改巡检司,民国设旧州分县,建国后设区、镇。 当你漫步在古镇,仔细聆听那些历经风雨沧桑的古建筑,你就能听见历史的回响,窥见这个商贾小镇曾经是如何的繁荣。 而旧州的繁荣来源于她特殊的地理位置。 旧州位于贵州东部最大的湖迹平原万亩大坝上,同时又处在是氵舞阳河的上游,长江支流沅江沿氵舞阳河上溯到黔东的最后一个通商码头。 古代,几乎所有来自京广的货物,均由水路,从洞庭湖,经沅江再到氵舞阳河一路到达旧州,然后再从旧州转用马帮走山路驮运至贵阳、安顺甚至云南等地。而贵州本地的土特产,也同样通过这条水路,分销到省外许多地方。依赖水运的发达,这里历代货运频繁,商贾云集,传统的手工业也较为繁荣,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 而在上世纪上半叶,历史同样十分眷顾旧州。这里成为红军长征时红六军团和中央红军长征先后经过的地方,现在还留存着一些革命活动的遗址遗迹;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美联合出资修建的旧州机场,作为中国西南的中心机场,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走出旧州镇郭沫若生母的故居,带领我们参观古镇的镇党办主任胡欣指着对面一栋普通的房子说,“你们看,下面的那些条石全部来自于以前的古城墙!”这些在南宋宝祐年间修建古城墙用的条石,默默地诉说七百年来的历史沧桑。 位于东大街上的平播桥,则是明万历年间贵州巡抚郭子章平定播乱后建,故名平播桥,距今也有400年左右的历史。 由于咸丰年间社会动荡,旧州遭受战乱火毁,目前保存的大部分古建筑都重修于清朝光绪年间。这些古建筑群融合了福建、江西、四川等地的文化特色,造型壮观优美,精致典雅。过去曾有“九宫、八庙、三庵、四阁”和2000余栋古民居,全为典型容(印)形建筑,颇具规模,足以说明这里的繁华程度。 在氵舞阳河畔,胡欣指着一处台阶告诉记者,这就是以前的码头,一直延伸到几十米远开外。据《黄平州志》记载,旧时这里每天往返商船不下500只,日停泊100余只,可见当时商贸经济的繁荣。 在仁寿宫,胡欣指着楼上说:“这就是戏楼!”这个始建于清朝乾隆五十年,重修于光绪14年的江西会馆,虽然已经破败不堪,但依稀可见当年的宏大与精美。据说在乾隆年间,旧州仅戏台就有十多座,几乎夜夜有戏唱,京川越闽湘等各地剧目轮番上演。 而在朱氏宅院,雕刻精美的窗花令许多人惊叹不已。主人家介绍,据上辈讲,当年雕刻工的工资是每月10块大洋,足以窥见当时居民的富足程度。 旧州城里随便遇到的一位老人都会颇感自豪地向你叙述旧州的历史。今年70多岁的王大爷是土生土长的旧州人,他告诉我们,他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时,每天都有几十个大船在旧州上货,街上走的都是大商人,经商的大多是卖洋纱,先运到这里,从这里转到贵阳。红军长征第一次到贵州的时候,还称这里为小上海。 现状—— 正在消失的古建筑 2000年春节前,旧州古建筑群中的第二大古建筑万天宫——这座占地面积达1212.5平方米,建于清朝光绪23年的四川会馆,在它103岁的时候被一把熏腊肉的火给烧灭了。 而万天宫的命运,很有代表性地说明了旧州古建筑群令人堪忧的现状。 虽然旧州镇党委书记雷光华颇为自豪地说:“我们旧州以前就有‘九宫、八庙、三庵、四堂’,与当今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原府城镇远的‘七寺、八阁、九座庙’的总数相等。”但是他也同时很遗憾地承认道:“旧州的古建筑被破坏得十分严重。” 事实上,旧州现存的稍具规模的古建筑仅有天后宫、文昌宫、朱氏宅院、达源发民居、天主教堂以及岌岌可危的仁寿宫。而一般的普通民宅古建筑也仅存于西上街这条百余米的古街上。 当记者在旧州古镇,一边追古忆昔探索历史遗迹的时候,一边感叹旧州古建筑令人扼腕叹息的被破坏程度。 ——修于南宋宝祐年间的古城墙,从上个世纪40年代末开始,城墙石块便被拆下来修建房屋,如今城墙的影子已遍寻不着。曾经有位美术系教授,带着学生寻找旧州古城墙的遗迹,找了几天仍一无所获。 ——文革时期的旧州古建筑也像中国大部分地方一样,经历了一场浩劫。不少古建筑内的塑像等都被毁坏,一些较具规模和特点的古建筑也在这个年代消失,藏庚阁就是其中之一。如今,旧州镇想恢复重建藏庚阁,但是所能搜集到的资料也仅有一张图片。 “不过最大的破坏还是当地经济的发展对传统文化以及文物带来的冲击。” 旧州镇文物保护的主管单位负责人、黄平县文广局副局长吴天明说。 “改革开放后,人们富裕起来了,就要拆老房建新房,大批古建筑被拆掉,盖成了红砖房,如今就只剩西上街还保存着原来的一些老民居。” 在天后宫,一部分倒塌的建筑只剩下大块的石头堆积在地上,而作为旧州的文化站使用功能。那个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藻井上还挂着一个旋转的霓虹彩球,供人们跳舞用;破败不堪的仁寿宫则已经被当作店铺并出租给人居住;“达源发”变成了一家餐馆,而旧州机场现在则是驾驶培训场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管理权和经营权的混乱是目前古建筑保护中突出的问题。在旧州的古建筑群中,有大约两成产权属于集体或者个人,而其他大部分都属于国有。然而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原因,这些国有古建筑的使用权和经营管理权却在供销社等部门的手里,为了盈利,这些古建筑或因用于经营、或因租给人居住而被改换了模样。 “古建筑的保护,说到底,就是钱的问题。”吴天明说,“管理权和经营权混乱的问题说起来也好解决,只要政府花钱收回来,把职工安置好就行了,可问题是钱从哪来?” 吴天明的桌子上正摆着一份报告,黄平轻工机械厂正准备将位于西上街两栋古建筑拍卖,为了能更好地保护古建筑,吴天明向政府打报告希望政府能将他们买下来。“其实也就是几十万元,但是如果有人出更高的价格购买他们作为店铺,我们也无可奈何!” 未来—— 打造世界级历史文化名镇 、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旧州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镇!”说这话时,雷光华显得踌躇满志。 近几年,旧州古镇的名气开始大了起来,从镇长到书记,雷光华在旧州已经呆了七八年,对于旧州的未来,他心中也逐渐明晰起来:旧州要依托古建筑群,开发古镇游,把旅游打造成旧州的支柱产业,进而建设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镇! 雷光华认为旧州现在面临了最好的客观机遇。他说,“等‘十一五’的项目实施以后,旧州到翁安等地的二级油路都要开通,到施秉的水上航路将通航,旧州机场将很有可能作为贵州的旅游机场来恢复,而我们恰好离贵阳到广州的高速铁路不远,到时候水陆空的交通都有了,对于旧州来说可进入性就大大提高了。” 然而,对于旧州来说,一个“世界级”的未来也许并非如此唾手可得。相比较镇远、青岩等古城风貌保护得较好地方来说,旧州在通往世界级的道路上也许还有更漫长的道路要走。 而首先面临的,就是古建筑的修复。 长期以来,由于缺少资金,旧州的古建筑基本上处于一个老化和破坏的状态,难得获得相应的维修和修复。也就是在今年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活动的时候,天主教堂和郭沫若生母故居等建筑,才得以被简单的粉刷和油漆;而旧州镇刚刚完成的最大一项工程,是花20万元在旧州古城进行的简单亮化、美化和绿化工程;而那些在风雨飘摇中日渐破败的古建筑,等待的是更大的一笔资金。 2006年7月,世界银行宣布将贷款1620万元支持旧州古镇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政府同时匹配资金693万元人民币。项目包括垃圾处理、环境整治及古建筑保护、旅游信息服务中心、旅游培训、旅游公厕等5项大内容,涉及旧州古镇西大街38栋民居和仁寿宫、天后宫、万天宫等8座宫殿的修缮和西大街古街的整治、三线下埋及污水处理工程等等。如今资金已经到达省里,只等拿出具体实施方案。 “对于旧州的古建筑群来说,2000多万元的意义太大了,它可以实现对旧州古建筑抢救性地维修,把这些古建筑从消失的边缘挽救回来!”吴天明说。 “那这些钱足够修复旧州的古镇风貌吗?”记者问到。 “那还差得太远了!”吴天明说,2000多万的资金也只能对濒危的古建筑进行抢救性修复,比如光仁寿宫的完全修复就要500万。如果想要恢复古镇最基本的风貌,哪怕只是西大街的风貌,至少都要上亿元!而如果想要将古镇风貌恢复到比较好的状态,重新恢复氵舞阳河的原貌,再开发几处附近的旅游景点,建立比较完善了旅游体系,旧州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也将需要更多的钱。 可是钱从哪来?这是旧州发展中最关键的问题。 旧州也尝试过走招商引资的道路。华西村的老总曾经有意向对这里进行投资,计划将西大街的居民整体搬迁到别处,然后对古街进行整体开发。但是经过考察后认为,投资收益比太高,旧州显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然而在这一点上,雷光华却显得比较乐观,“明年世界银行可能还有4000多万的贷款!”在整个旧州古镇开发的过程中,雷光华很感激贵州省旅游局的局长杨胜明,认为她致力于的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给旧州的旅游开发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在今年十月份,由同济大学建筑系所做的《旧州古镇保护整治规划方案(补充)》稿正式完成,而《旧州文物保护规划》也将于明年年初正式启动。 虽然旧州开发古镇游还面临着众多的难题,离世界级的目标还比较远,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在这一系列的投资和规划背后,旧州将会成为贵州的另一个古镇游的亮点。 “最迟到明年国庆节,就可以完成最基础的修复工作,对游人开放,到时候欢迎大家来旧州游古镇!”雷光华很有信心地说。 记者 艾冰 贵阳晚报记者 魏成华 文/图 来源:《贵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