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官”的安全感哪里来?
资料图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21日发布的《“裸官”监管调研报告》让外界大吃一惊。报告显示,接受调查的近一半公职人员认为配偶子女“可以拥有”外国国籍或者外国永久居留权。报告指出,高级别公职人员对“裸官”更宽容,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个结果表明,高级别公务员不仅缺乏政治生活中的安全感,对未来也缺乏确定感。
“裸官”这个词,最早出现在2008年7月民盟盟员周蓬安先生写的一篇题为《还有多少贪官在“裸体做官”》的文章里。此文讲的是因贪腐被判刑的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庞家钰。后来媒体用“裸官”指称那些配偶、子女均不在国内的公职人员,尤其是高级公职人员。
过去新闻报出来的“裸官”,多数是高级官员,因为他们的能力和财力,足够让家人在国外购置房产,让子女在国外就学创业,尤其是在发达国家。近年来,从新闻报道上看,“裸官”现象有向低阶公职人员蔓延的趋势,一些处级、科级干部居然也“裸”了。这个趋势说明,做“裸官”,“裸”做官,已经是很大一部分公职人员的共识。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国内官员家属在北美、澳洲、欧洲购置豪宅的新闻可谓此起彼伏,许多外媒也在讨论“海外官二代”的问题,这是国内“裸官”现象的延续。也许他们会说,国外的教育条件好,空气质量高,房屋有永久产权,奶粉和猪肉都很放心,为什么不去?这些原因当然都对。问题是,作为忠党爱国的党员干部,不能与党与国休戚与共,这远非上述原因可以解释。
做“裸官”,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随时走。也许是因为贪腐,担心被调查。也许是因为政治斗争,担心被拿下。也许是因为得罪了人,担心被报复。也许是对未来没希望,担心大的社会变动。总之,“随时走”的这种心态,暴露出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即便是他们手中的权力,也不能给他们安全感——— 毋宁说,正是手中的权力才让他们缺乏安全感。
把妻子儿女放在国外,自己随时揣着各种护照,这才有安全感。可以说,这是一个理性而实际的选择,也是符合他们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我很能理解他们的选择,也许在这个圈子里,这才是他们乐于讨论的共同话题。当近一半的高级官员都认可做“裸官”这一行为时,就说明这种不安全感其实已经弥漫到整个公职人员群体里。
以前做“裸官”还只是低调秘密地进行,现在他们已经不为这种行为做掩饰或是辩解了。于是最可怕的现象出现了:我们的公职人员在用出国逃避的方式面对即将出现的种种的政治上以及个人的难题,而且他们已经做好了逃避的准备。对大众而言,他们绝不是负责任、有担当的公职人员,工作无非就是做和尚撞钟而已。
这个群体已经集体默认了当下的政治现实,并且他们还没有(也不会有)改变这种政治现实的打算。也许是他们有准备,所以不打算改变;也许是他们不打算改变,所以去做了准备。这真是绝望之后的绝望,留下来的人怎么办?我本来以为,这只是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谁料,他们真的可以从容不迫地讲出来。(贾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