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视频-图片-专题-人才-求职-招聘-房产-本地通-购物-旅游-景点-百姓呼声-消费指南-黔东南手机报-互动圈圈

泛娱乐化时代 鸡蛋砸的不光是“凤姐”

  •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投稿QQ:449315
  • 时间:2010-5-17 10:30:30 来源:红网
  • 手机访问 WAP网址 http://wap.qdn.cn

 

 

    昨日,《中国达人秀》在五角场的第一场海选遭遇了出人意料的一幕——网络红人“凤姐”罗玉凤表演结束后,被一黑衣男子用鸡蛋突袭,狼狈不堪。(3月16日《新闻晨报》)
  
  

    凤姐终于在一路高歌,所向披靡,屡战屡胜之后“败阵”了。当凤姐在《中国达人秀》节目才艺展示中用“小抄”边看边唱;当三位评委的评价价值不敌凤姐个人的臆想标准;当凤姐的畸态表演突破观众的心理承受底线,一颗鸡蛋突破重围,瞄准凤姐的头部就是一记重击。
  
  

    凤姐被鸡蛋砸了,头上沾满碎鸡蛋,脸上布满惊慌难堪,镁光灯再次不停闪烁。有人叫好“替大家出了一口气”;有人感叹“姐姐,你其实挺冤的”。掩卷而思,舆论的关注不仅仅聚焦凤姐一人,同时牵连着对泛娱乐化时代媒体责任和价值导向的争论。
  
  

    与其说凤姐是靠“往前推三百年,往后推三百年,总共六百年没有人超过我”、“其实奥巴马完全符合我的择偶标准”等一系列雷语出名,不如讲是媒体和这位“臆想疯狂型”人物互利互赢的一笔交易。若是没有媒体的镁光灯聚焦,若是没有媒体前拥后促的推波助澜,量他凤姐现在依旧是一个小小的超市营业员,不足以得寸进尺成得气候而继续播种其“以丑为美”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在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我们的媒体不能为了迎合需要而随意制造低级趣味,更不能靠抖落别人的隐私,捕捉别人的丑态趣闻而求得生存立足。可如今,有些媒体为了获得那可怜的一点“眼球经济”,不惜滥用手中神圣的权力和资源,肆意采取一系列刺探式、跟踪式报道,不仅给娱乐人物以“特殊关照”,而且将这种报道方式扩展至非娱乐新闻,进而扭曲并腐蚀整个社会系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其实,很多时候,关于凤姐、“犀利哥”、“砖头哥”的事情并不属“娱乐”范围,也不具备“娱乐”潜质,但一些媒体硬是生拉硬拽,剪辑粘贴将它们做了娱乐化处理。而反观这种“泛娱乐化”的操作,声势固然很大很引人注目,但能否树立和倡导正确的社会意识,播种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收获良好的社会效应,仍然是令人疑虑和堪忧的一个话题。
  
  

    行文至此,笔者认为,抛出的鸡蛋不仅仅是砸了凤姐一人,同样也砸给一些本末倒置,娱乐至死的媒体,更是沉重地砸给了泛娱乐化时代正在滑坡的社会价值系统。一个鸡蛋砸在凤姐头上,本算不上什么新闻,没有什么新闻价值,偏偏媒体为何仍在紧紧跟风,如获至宝地交头接耳互相传播?就算凤姐身上闪耀着“名人”的光辉,我们也不必对其如此“特殊关照”。更何况,现实是凤姐并不是一个名人,她只不过是泛娱乐化时代中的一个跳梁小丑,迟早会溺死在媒体娱乐至死的审丑风暴中。

 

(李松林)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我要评论】 【我要订阅】 【我要投稿】 【我要纠错】 【字体: 】 责任编辑:廖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网友评论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分类信息
新闻图片推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