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视频-图片-专题-人才-求职-招聘-房产-本地通-购物-旅游-景点-百姓呼声-消费指南-黔港推荐专题-互动圈圈

侗族各种生活习惯与养生保健文化浅析

 

  侗族是一个古老民族,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侗族的先辈们从古至今在日常的生活生产活动中,通过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以及与各种疾病的斗争中,发明和创造了许多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原始古朴的,多元素的原生态的绚丽文化。如:鼓楼文化、侗族大歌、侗族服饰、侗族医药、养生文化等。侗民们创造的各种灿烂文化,为侗族人民的生存繁衍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将我们搜集到的侗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养生保健文化作一简介和浅析,以此抛砖引玉,期盼与研究侗族养生保健文化之同仁携手研究探索,共同挖掘继承和发展侗族养生保健文化遗产,使之造福人类。

  一、侗族体育活动与养生保健

  侗族同胞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很喜欢体育活动。其开展的体育项目有抢花炮、打三棋、母猪棋、裤裆棋、踩高跷、扳手劲(腕)、打陀螺、摔跤、跳圈(海)、跳绳、打篮球、游泳等。如在生产劳动休息时,两人或多人下几盘打三棋、母猪棋、裤裆棋或板手劲(腕)等活动,以此调节情绪,对恢复体力很有好处,在春节或各种节假日期间,开展抢花炮、摔跤、打篮球等体育活动,这些体育项目不但能增强人的体质,而且通过比赛,加深人与人之间村寨之间的友谊,增进团结。青少年和儿童经常踩高跷、打篮球、游泳、跳圈(海)、跳绳、打陀螺等体育运动,既能促进身体生长健康发育,又可增强抗病能力,预防疾病。中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煅练,可预防机体各种功能早衰退化,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二、侗族风情习俗与养生保健

  侗族是个古老的有着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许多本民族的风情习俗可以调节情志,陶冶情操,预防疾病,促进身体健康,家庭和睦,邻里团结,构建和谐等十分有利。

  1、侗家洗澡节

  侗家洗澡节各地所定不一,在湖南省怀化地区的侗族是以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定为洗澡节,传说五月初五又是药王菩萨下凡采药的日子,所以五月初五这天除了用山椒和菖蒲熬汤洒遍房屋四周,做雄黄大蒜油,饮雄黄酒,门前挂菖蒲、艾叶外,各家各户都要上山采摘金银花、九里光、艾叶、三角枫等草药熬水洗药浴,谓之保健康除病痛。

  贵州省锦屏县,平秋的侗族则是以每年农历立夏这天定为洗澡节。立夏当天早上,寨里的老公公、老奶奶就吩咐儿孙们背着背篼上山去采集九里光、三角枫、金银花、大乌泡、斑鸠窝、红禾麻、葛麻藤、节骨茶、四方草、麻栗树、杨梅树、枇杷树等二十余种,具有退热排脓,防治皮肤疮疡功效的草药,尤其不能缺少九里光这味药。侗谚说:“用了九里光,一年不生疮”。草药采回来后,用水将药清洗一遍,即入锅煮熬,等到药水熬好后,倒入洗澡盆,再适量的加些米酒和盐巴,搅拌均匀,即可浴洗全身。

  平秋山区的侗家在立夏当天洗药浴的来由,是因为山区里森林茂密,到了夏天蚊虫毒蛇较多,为了预防蚊虫的袭击和其它疾病的发生,他们便养成了煮药水洗身上的习惯,用草药水洗抹身上的汗水,可达到消炎防病、强身健体之目的,所以这里的侗族人民说“立夏不洗澡,全身毒疮咬”。自立夏洗药浴后,不管农活再忙再累,两三天就洗热水澡一次,常年坚持。

  2、侗家端午节习俗与防病

  侗家每年过端午节,除了包棕粑、煮盐蛋和大蒜外,还要用菖蒲、雄黄兑水洒遍房屋四周和畜圈内外,门前挂上新鲜菖蒲艾叶。吃中饭时还要吃大蒜和喝少量雄黄酒,有的地方用菖蒲雄黄兑酒后在小孩的额头上点画“王”字,有的地方用干的茶叶、菖蒲和艾叶做成药包背在胸前或放在内衣上荷包。

  因为端午节以后天气炎热,蚊虫、毒蛇、蜈蚣等毒虫外出活动,经常到人群居住的房前屋后乘凉或寻找水吃,很易咬伤人,因为蛇、蜈蚣均怕雄黄和菖蒲,所以人们就用雄黄遍洒房屋周围防止毒蛇、蜈蚣等毒虫窜到房屋周围或室内伤人,菖蒲具有芳香化湿、艾叶有温经散寒之功效,到了夏天温热湿毒之气较重,人们预防温湿热毒之病,用菖蒲、艾叶荼叶做成药包佩戴,是很有科学依据的。端午节当天要吃煮熟的大蒜,因为大蒜中含有大蒜素等物质,对增强胃肠抗病功能,预防肠道疾病具有相当好的作用。

  3、侗族唱歌与健康

  居住在黔东南境内的侗族同胞,特别喜欢唱歌,有闻名海内外的侗族大歌、蝉歌、琵琶歌;有流行各地侗族民间的酒歌、情歌、山歌、祝寿歌等。无论唱哪种歌,侗族同胞都是以激昂高亢的音调、声音动听、或娓娓动听的歌声,歌词偶意人生哲理等言行于表的激情、传神入画般的歌唱。侗族人民通过各种唱歌活动来加深各村寨间、村民间、个人相互间深厚的民族感情,通过唱歌来调节人们在劳动中的困乏;通过唱歌来促进体内的气血调节,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酒歌可增进亲戚朋友房族之间的团结友谊;情歌山歌可激发青年男女互相了解、促进感情沟通、自由谈情说爱之活力,从而达到构建和谐友邻、和谐村寨、和谐社会之目的。所以侗族谚语有“歌养心,饭养身”之说,还有“几日不唱歌,心中难受多”,“几月无歌唱,心中闷得慌”的言传。这就说明侗家人喜欢唱歌,以歌传情,善唱歌以歌养心调情志,促进心身健康之良好习惯。

  三、侗族民居建筑与保健

  侗族居住的环境,大多依山傍水,村寨多建于溪河旁,田坝中或山脚下。村寨中鼓楼耸峙,村边古树浓荫,花桥横跨流水,风景非常优美。侗族村寨大的有七八百户,小的有一二十家,单家独户的很少。黎平、从江、榕江三县的车江、贯洞、高增、肇洞、岩洞和天柱、锦屏两县的兰田、高酿、雷寨、石洞、启蒙、平秋等都是有名的侗寨。很多侗寨修有用石头或泥土垒筑成的围墙,并栽有荆棘,设有寨门,俨如小小城堡。

  三穗、锦屏、天柱等县大部分地区的侗族的住房多为平房,大门开于正中。进门一间为堂屋,堂屋正壁设祖宗神位;左右间为卧室,内侧为“火炉间”,当中以砖、石、泥垒成的烧火处,称“火塘”。火塘高出地基尺许,三面嵌楼板,形成“火炉台”,锅、鼎、桶、缸等均摆于台下靠板壁处地头,橱柜嵌于壁内。火炉间为炊事和冬季烧火取暖所用。楼上干燥,透风好,多作存积粮食,堆放各种用具物件,是理想的家庭库房。

  黎平、从江、榕江等县和锦屏县部分地区的侗族住房多为柱楼房,一般为2层或3层。宅向多朝河流田坝,坐山面水,大门一般开于屋宅正中前面,禽畜圈设楼下,架梯于两侧“偏厦”处,登梯上楼跨门进入走廊,正间为堂屋,左右侧为火塘间,火塘有高火塘与平火塘之分。平火塘的烧火位置与楼板平行,高火塘高出楼板尺许,形成台上台下两级。火塘里间为卧室。

  侗寨的吊脚楼,或立于双层地基之上,或悬于防火塘和村巷上空,别有一番风趣。

  侗乡的村寨边,多建有禾晾和禾仓。侗乡特产的糯禾,多挂在禾晾上晒干。金秋的艳阳将一排排黄橙橙的禾仓照得金辉灿烂,更添侗寨秀色。禾仓状如无偏厦的房屋,小巧玲珑。为能防火防鼠,多建于寨边或鱼塘中心。有的村寨数十个或上百个禾仓集中建于一处,若似小型山村,非常别致。

  侗族住宅建筑别具一格,加上独有的鼓楼、花桥,尤具特色,使人一望而知,这里就是侗族居住的村寨。

  从侗族居住环境分析,对人体健康是十分有利的,所建房屋大多数为坐东朝西,房屋前面不仅每天迎接朝阳日照,而且宽旷,视野开阔,给人一种清新的朝发向上的感觉,房前屋后栽有竹子或树木,每天都能吸收到新鲜空气,对促进人体吐故纳新,增强机体新陈代谢是非常有利的,再则侗民是聚族而居,族里谁家有困难或遇大事,大家相互帮助,经常聚族而歌,相互交往,不仅增进团结,而且对促进人人健康,家庭和睦等都大有好处。故侗谚说:“门前有河水,好洗身上泥,房前屋后有大树,空气好来又好住”,“家族同村寨,和和气气幸福来”。

  侗家房屋都是用杉树或松树为主修建,卧室内都没有通风窗和木楼板,这种房屋从原料上对人体没有危害,通风防潮很有好处,“火堂”(又称为“火铺”)设在房屋左、右或堂屋后面,终日不断火,其散发出温热之气,既可以排除地表山中湿气,又能保持室内温度,对居住之人群的健康也是十分有利的。

  四、侗族饮食与保健

  在侗族饮食谱中,有四季吃油茶的习俗,经常吃糯食,腌鱼、腌肉,腌盐菜、老酸汤等习惯,有的人家还时常做些药膳、鸡稀饭、南瓜稀饭等。

  1、侗家油茶

  凡到过侗乡的人,都忘不了那清香爽口、填饥解渴、脆甜味浓,别具风味的“侗家油茶”。

  侗家煮油茶各地做法虽然有所不同,但都离不开阴米(有的地方叫炒米或爆米花)、黄豆或花生、糍粑或灰碱粑、籼米、米饭、红苕等食物原料,还有茶叶、姜、葱等调料,其做法是先炒黄豆或炸阴米、花生,然后用籼米放入锅中炒至焦黄(又称炒糊米)即加入油汤(炖猪脚或骨头汤)或加冷水,放入一些本地老茶叶,剩饭等一起煮,煮开后再放入灰碱粑,红苕等食物煮熟即可,盛入碗中再放些炒黄豆或花生、阴米(炸米花)、姜米、葱等调味品,其味十分清香可口。

  侗家这种油茶饮食,吃在嘴里香甜酥脆,入肚后可填饥解渴,能提神醒脑、帮助消化,对轻微感冒、拉肚子等疾病可起到调节作用,还具有消除疲劳、调节情绪之功能。经常吃些油茶,对人体健康是大有好处的,所以侗家经常煮茶招待宾客。

  2、侗家腌制品与老腌汤的作用

  侗家人喜欢吃自己腌制的鱼、肉、鸭和老腌汤等食物。

  制作腌鱼、鸭、肉时首先将鱼、鸭洗净剖肚除内脏,放入特制木桶或土陶坛内,加入盐巴、糯米或甜酒、辣椒、花椒等作料,然后密封存放一段时间后取出食用。

  侗家老腌汤的做法,一般先用米汤或陶米水装入坛中放在火炉旁边加热,使之发酵至酸即成,此为起“母子”,做好后密封几天,然后再加入些糯米饭和新鲜辣椒、茄子、刀豆、豇豆、黄瓜等蔬菜,盖好坛口,七至十天即可取出食用,随时补充上述蔬菜和添加些米汤或淘米水,这样保持腌汤和蔬菜常年有吃,不变质、不变味。

  侗家老腌汤常年可吃,尤其在夏天炎热季节劳动回来时用老腌汤泡上生黄瓜吃,或喝一小碗腌汤,顿感清凉可口,全身舒适。侗家腌汤具有帮助消化、促进食欲、清凉解暑、健脾胃、收敛止泻之作用,故侗族谚语中就有“三天不吃酸,走中打偏偏”之说。

  3、侗家鸡稀饭与保健

  侗家人过节或有贵客来家时,常杀鸡煮鸡稀饭款待客人,其做法是首先把鸡杀好清洗干净,砍成小块或整鸡放入锅内加水和适量籼米一起炖煮,煮开后用灼子间断翻动,鸡炖熟了,鸡稀饭即做好,把鸡肉捞出来切成小块,再往稀饭里放些姜米、葱花拌匀即成,侗家鸡稀饭还有一种做法,先把鸡炖好(开始多加些水)后,再用鸡汤加上籼米再煮成稀饭,放上姜米、葱花拌匀就可以吃了。

  侗家鸡稀饭,看上去色黄油丰,吃起来油而不腻,味美浓香,令人有吃过一餐后还想第二次之感。鸡稀饭不仅是上品美味佳肴,而且具有生津开胃,增加食欲滋补身体的作用,所以,常吃鸡稀饭,既健胃又能保健。

  4、侗家糯食与健康

  侗族历来有食禾种糯的习惯,人称“糯禾之乡”的黎平种禾已有近600年的历史,禾的品种也多,流传至今的品种仍有60多个。其中最优质的是同禾、香禾和黑禾。

  同禾,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具有柔软、味香、健身等特点。

  香禾,以其独特的强烈芳香而闻名。煮饭时,热气一出,香溢四处,一家煮饭全寨香,吃起来也分外滋润爽口。

  黑禾,因籽粒种皮均为紫黑色而得名。它米芯虽为白色,但煮熟后的饭仍为紫黑色,且色泽鲜艳、香软可口。侗族民间传说,黑禾有去癀、散瘀、消炎之功,有特殊的营养滋补作用,被称之为“坐月米”、“药米”。据生化检验分析,黎平黑禾各种营养成份都较高。产妇食用黑禾,较之白禾更有助于滋补产后造成的虚弱,有利于恢复健康和保证充足的乳汁哺育婴儿;对久病虚弱和年老体弱者,能较快恢复生机,是一种很好的营养滋补品。

  侗族人还喜欢做乌饭食之。乌饭原是古代道家常食的药食保健方剂,用于山居修心炼功的必备食粮。后来,古人中的清高之士步此后尘,在隐居的深山中也学道家制作和食用乌饭,并在饭中配上多种名贵药物,既能充饥,又富有营养。但是,因为一次制作乌饭需要几担几斗米,还得配上许多贵重药材,耗费钱粮甚多,也就使一般人很难经常得以食用。

  随着乌饭的制作技术逐渐传入民间,尤其在我国南方,烹制和煮食乌饭之群体代代有传人。这一习俗在民风淳朴的侗族中不仅传承很好,而且不断得到发展,每年农历的三四月间,各地的侗族群众,大都上山采摘一种植物叫乌饭树(南烛、又名杨桐)的嫩叶,用于作佐料和香糯精制而成乌饭。在每年农历三四月这个季节来到侗乡的宾客,一般都能吃到清香滋润,甘甜回味的乌饭。

  侗家乌饭,不但作为美味佳肴招待客人,而且常吃对人体健康很有好处。明朝著名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乌饭的药性和功能有这样的记载“气味——甘、平、无毒;主治——日服一合,不饥,盖颜色,坚筋骨,能行,益肠胃,补髓,灭三虫,久服变白祛老”。侗族谚语曰:“常吃乌米饭,体强容颜更好看”。实践证明乌米饭具有充饥,养颜健体之保健功能。

  地址: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文昌路上街79号

  联系电话:15885839858(龙彦合)、13908551811(龙运光)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我要评论】 【我要订阅】 【我要投稿】 【我要纠错】 【字体: 】 责任编辑:杨懿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网友评论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分类信息
新闻图片推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