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图)
![]() |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抗灾英雄谱
陈正广 心系断粮老人
“请你们一定要把粮食送到周道昌老人家中!”麻江县坝芒布依族乡党委书记陈正广在为灾民送粮途中滑倒在地不能动弹时,还不停地叮嘱随行的乡干部。
他呀,就是这样一个倔强的人。乡干部们心疼地数落陈书记。
从1月13日到2月14日,陈正广坚持每天深入村组调查,累计步行500多公里,值班抢险7次,协调运送物资供应12次。他呀,就是这样一个严谨的人。干部职工由衷地称赞陈正广。
1月25日,断电了,电话打不出,手机没信号,与各村的联系中断。陈正广十分着急,果断决定:每名乡领导班子成员包村包片,分头行动,抽调党员干部35人组成7个组,每天深入联系村一次,下午5点钟返回乡里汇报情况,召开工作协调部署会。
他呀,就是这样一个细心的人。乡亲们评价陈正广如是说。
2月14日上午,在县里开完灾后重建工作会的陈正广刚回到乡里,听说大开田村大坪组受灾贫困户周道昌家快要断粮的情况后,他立即带人为老人送去大米。
大开田村是坝芒乡最偏远的一个村,海拔1500米以上,当别的地方已是融冰化雪时,这里银装素裹依旧。在那条不知走了多少次的乡村路上,扛着15公斤大米的陈正广突然脚下一滑,重重地摔倒。大家把陈正广送到黔东南州人民医院,诊断结果腰椎1骨折,要做大手术才能康复。
周道昌得知这个消息,禁不住老泪纵横:“你这个孩子呀……”
至发稿时,陈正广尚在医院治疗中。
难忘那场雪灾
2008年1月12日,贵阳悄悄下起了今冬第一场冻雨,省内各地气温陡降……几乎没有人料到,这竟是一场50多年未遇的雪凝灾害的前奏。
突如其来的祸从天降,使我省80多个县市区近2000万人不同程度受灾。
温家宝总理说:“这次雪灾让我最感动的是人民,特别是抗灾第一线献出生命的那些人,和他们在灾害面前表现出的镇定、勇敢和牺牲的精神。”
难忘那场雪灾,更难忘抗灾中献出宝贵生命的那些大写的人。
苍天垂泪,大地动容。
1月26日,沿河自治县农电工陈斌倒在抗冰抢险现场。就在电杆倾倒的危急关头,他舍己救下一名老人,将39岁的生命定格于永恒,为短暂的人生划下闪光的一笔。
台江县公安局民警欧光权主动请缨,带病坚守,牺牲前已连续工作31个小时,为58岁的人生划下完美的一笔。
还有武德顺、赵祖虎……同样用生命诠释党性,诠释贵州精神,无私无畏写下对人民的忠诚。
逝者已矣,浩气长存。
清明将至,我们和广大读者心潮澎湃,在潸然泪下中再次表达对抗灾英雄的无限哀思和崇高敬意。感谢你们——当之无愧地成为3900多万贵州人民众志成城抗击雪凝灾害的巨大精神动力。沿着英雄的足迹,黔中大地终于迎来春暖花开。
今天,本报浓墨重彩地发表李彬、吴声海、陈正广三名乡村干部的报道,见证那段难忘的历史,告慰逝者,激励生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让我们记住2008年的那场雪灾吧。
李彬 25天坚守一线
2月11日,天气异常寒冷,空气中弥漫着悲伤的气息,在开阳县3公里长的开州大道上,上万名群众自发前来迎接他们的亲人——永温乡纪委书记李彬“回家”。
2月6日,除夕夜合家团圆时,连续25天坚守在抗雪凝灾害第一线的李彬,在给坤建村村民丁志强送去柴油发电机和柴油后,因身心俱疲,诱发脑溢血,倒在抗灾前沿。
2月10日下午,牵挂李书记的6名村民赶到贵阳市脑科医院看望作手术的李彬,坤建村的丁治能告诉记者:“李书记是个好人,在抗凝救灾工作中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为了让我们顺利用上电,专程送来柴油发电机,结果劳累过度而病倒,今天大家来看望李书记,好希望他能早日康复,回到我们身边。”
当晚22时25分,李彬因抢救无效不幸逝世。村民们得知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2月12日清晨,数千人来到开阳县祥云山殡仪馆送李彬最后一程。
2月10日,开阳县委召开表彰大会,授予李彬“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纪检干部”荣誉称号;2月11日,贵阳市委追授李彬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纪检干部”,并追记二等功;省总工会追授李彬“省五一劳动奖章”;2月13日,省纪委、省监察厅追授李彬为“全省优秀纪检干部”。
李彬同志的先进事迹引起中央媒体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新闻单位同时派出记者抵达贵阳,2月16日,记者们前往李彬的家及他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开阳县花梨乡,向李彬的亲人、同事等采访他的成长故事。
3月18日,贵阳举行“李彬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近千人聆听了英雄的感人事迹。
吴声海 遗愿激励生者
在雪凝灾害肆虐的日子里,黎平县永从乡管团村党支部书记吴声海与村干部们顶风踏雪,巡查输电线路,了解受灾情况,慰问困难群众……由于极度透支,1月20日,43岁的吴声海的身躯倒在了抗灾第一线的风雪中。
他是全国抗击冰雪灾害中牺牲的第一个村党支部书记。
2月26日,在管团村村委会办公室,吴声海的妻子杨英兰拿出州、县送来的慰问金3000元,交给村支书杨再雄。沉默片刻,她止住泪水说,用这钱去扩建村委会办公楼是声海的遗愿。杨再雄含泪收下了前任村支书妻子的一片心意。
吴声海临终前嘱咐妻子,为了供子女上学他在信用社贷了5000元款,一定要想法还上。2月24日,浙江省温州市商人丁云国先生看到《贵州日报》刊登的吴声海事迹后深受感动,千里迢迢赶到管团村,帮助他家还清贷款,还表示将资助吴声海的两个子女读书至大学毕业。
吴声海在黎平县城读高中的儿子与母亲商量,捐出2000元给班里一位也失去了父亲的同学读书。
杨再雄告诉记者,去年5月吴声海省吃俭用抠出1000元在村边溪沟上架起了一座小桥方便村民出行,他还盘算着今年要为村里挖水渠、建新戏台、修便道……而今,这位前任村支书的遗愿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