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视频-图片-专题-人才-求职-招聘-房产-本地通-购物-旅游-景点-百姓呼声-消费指南-黔港推荐专题-互动圈圈

学生时代是个“老好人” 工作后是个“工作狂”

 

梁艳光生前与同事的合影

工作中的梁艳光

    学生时代 他是个成绩优秀的“老好人”

 

    梁艳光于1973年11月出生在从江县西山镇岑扛村,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而他也继承了农民踏实、勤奋的特点,特别好学,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连续多年任班长、学习委员等班干部,并多次被评委“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由于他非常懂得团结、关心、帮助同学,集体荣誉感也非常的强,使得他是所有同学中声誉最好、人缘最好、学习成绩也最好的人。老师和同学都称他为“老好人”。

 

    不但学习成绩优秀,梁艳光为人和善、乐于助人的性格更是为老师、同学和周围相邻津津乐道,“从小到大,从来没见他发过脾气,走到哪里他都是乐呵呵的。”提起梁艳光,岑杠村乡亲们这样说道。

 

    对于父母,梁艳光更是恪守孝道,“我们家一共四个孩子,梁艳光是老三,也是最懂事的孩子,家里虽然很穷,但是他却很争气,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所以虽然很困难,我们却一直支持他学习,培养他成才,他一直是我们的骄傲!”梁艳光的父母这样评价他。

 

   工作以后 他是个满腔热血、恪尽职守的“工作狂”

 

    1999年12月,刚从黔东南州卫生学校毕业不久的梁艳光被调到了从江县翠里乡高武村党建扶贫工作站,从此他扎根翠里乡,一干就是整整八年。

 

    初到高武村,便恰逢农电网改造工程的启动,这对刚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梁艳光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挑战。由于该村地处偏僻,山高路远,又不通公路,所有的农电网改造设施都必须通过肩挑背托,可偏偏该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群众积极性不高,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村里的施工进度,使得高武村成为翠里乡工作难度最大,工作最分散的村。

 

    不过这些并没有吓倒梁艳光,他白天带领着群众到远在14公里外的乡政府驻地抬电杆,晚上就挨家挨户的做群众思想工作,动员群众积极参加农电网改造,既当指挥官又当执行者,每日和百姓们一起扛电杆、拉电线,丝毫没有领导架子。而且,当时每月只有200元工资的他,总会在背着的包里装上几包烟、几斤糖,见到村民累了、倦了,就招呼大家停下休息,给男的发几只烟,给女的发几块糖,然后和大家聊天,给大家鼓劲,这让大家感到非常的窝心。

 

    就这样,在梁艳光的带动和感化下,高武村的群众思想得到转化,积极投工投劳,使得该村的农电网改造工程在全乡同期中率先完成。

 

    通过肩挑背托完成了农电网的改造工作后,梁艳光切实的体会到了通村公路对于全村发展的重要性。于是,他及时召集村组干部、老党员、老干部座谈,召开群众大会,提出了自己想修路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了全村的一致同意,于是梁艳光又立刻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通村公路的建设之中。

 

    他带领着村里的群众开山凿石,好几百人在山上吃住、工作了3个多月,而他们的行动也赢得了县里的大力支持,是的高武村的同村公路在2002年得以立项开通。

 

    2004年,梁艳光被调到了滚河村担任驻村干部,在滚河他仍以同样的实干精神开展工作,组织当地群众在纠布坡(地名)开展“坡改梯”工程200多亩,与群众共同在纠布坡吃住近两个月,直至工程的全面完工。

 

    “我是个共产党员,无论在啥地方,都要像个共产党员的样子,扎扎实实,勤奋努力,一心一意多为老百姓做事。”这是梁艳光在工作中最常说的一句话。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我要评论】 【我要订阅】 【我要投稿】 【我要纠错】 【字体: 】 责任编辑:廖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网友评论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分类信息
新闻图片推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