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最后“坚守”的“竹篱笆”(图)
三穗县寨头“竹篱笆”民居
三穗县寨头“竹篱笆”民居
剑河县岑松“竹篱笆”民居
在黔东南剑河县的岑松镇和三穗县的寨头等苗族村寨民间至今还保留有少数“竹篱笆”民居,这些民居并还有人居住生活着。这些“竹篱笆”式民居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的产物,是很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性建筑。
该建筑主要以竹、木、黄泥、牛粪为原材料。用木材作房屋框架,用竹子编织成帘子为壁,用水把黄泥和牛粪(因牛粪里含有大量草纤维)稀和均匀后糊粘在竹帘子上,待通风晾干后而无异味,房顶上再盖上茅草就建成了一幢能遮风避雨、储粮存物、寝食而居的使用房了。此类民居建筑多为一至二层,冬暖夏凉、干净舒适,能随时就便,构造简单,易于取材,很实用。
该地区是苗族、侗族聚集区,苗侗人口占97%以上。他们是多灾多难的民族,也是勤劳善良的民族。由于历年的战争和自然灾害造就了苗侗人民聪明和智慧,他们用勤劳双手就地取材构建他们和谐家园,追求着自给自足的自由生活。同时大大减少了森林用材,较好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如今,遗留保存下来的竹篱笆为数不多,它成为黔东南苗族地区民居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吸引众多外来观光旅游者的眼球和体验苗族居民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场景。
(杨清雷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