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视频-图片-专题-人才-求职-招聘-房产-本地通-购物-旅游-景点-百姓呼声-消费指南-黔港推荐专题-互动圈圈

"逼上梁山"--天柱社学乡农民工石晓威占山创业记

 

 

    天柱县社学乡出了一件新鲜事,“失踪”多年的红卫村村民石晓威夫妇,最近在小林山上的竹篱笆上挂出了一个招牌:“农民专业合作社”,人们注目猜测,无限赞美。

    这事怪就怪在:夫妻俩干嘛不住村里住山上,还把合作社也办到山头去,这些年他们都干啥了?记者日前拜访了这深山里的人家。原来石晓威是红卫村燕子湾寨子里一位敢想敢干,不怕困难,有事业心的青年人!这块招牌就是夫妻俩占山创业的一块导航标。


                  

    “小林山”釆点


    石晓威从小失去父亲,毌亲带着他和姐弟艰难地生活。他家离学校4公里,别家的孩子每天坐着班车或骑着自行车上学,他们姐弟仨却是一步一步地走。在那个贫穷年代,别人吃面他们喝汤,别人住洋房他兄妹们住“千树落脚万盏明灯”的家。石晓威初中毕业,已是成年之立,坚强的他再也过不了这苦日子,再也不忍看着毌亲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了。望着门前的巍巍群山,他做起靠山吃山的美梦来,立誓要在山上寻找一条自己的人生幸福路!1988年初中毕业,他去到“小林山”釆点,这里有木花香,有水清凉,有草碧绿,空气清鲜,一谷平川,四面山环,是个天然的养殖场!石晓威暗暗惊喜:“天助我也”!


    依照条件,石晓威准备上山去养鸡,对山地的协调、安家地点、建圈位置、养殖规模等等都进行了详细规划。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苦于没有资金,他求助于有关部门扶持,谁知笫一份养殖报告交出去了,没回音,第二份交出去还是没有消息,报告写了好多份历经好几年,最后得到的答复是“没项目”!

    南下“借东风”
 

    一泼冷水迎头泼来,石晓威不但沒有泄气,反而更加清醒:贫困时期,一切得自力更生!1992年,他赶着好政策带着刚刚结婚的妻子南下“借东风”——打工赚钱去。恋山的石晓威不见了,燕子湾一下显得不寻常。艰难的打工,夫妻俩辗转于广东和浙江之间,当初工资一个月才是六七百元,但他们仍是任劳任怨,认真负责,不怕吃苦,最终得到老板的重用,工资提高了两倍。通过许多年的努力工作,积攒了一些资金,夫妻俩终于搬来了“占山救兵”—— 钱!

    占山“当大王”

    2009年9月,石晓威夫妻俩用打工赚来的钱,将社学乡红卫村燕子湾寨边方园800多亩的“小林山”, 以50年8万元的租价,准备全部承包下来,他要带领一家人在这山头上大干一辈子!在当地政府及朋友的帮助扶持下,他投资20多万元,建了农家小屋,搭了羊圈,修了水塘,在山谷里办起了一个养殖场。利用天然原生态条件,科学种草养殖本地山羊,土鸡,鹅,鱼等绿色食品。在他的打扮下,寂寞千年的“小林山”荒岭上有了人烟,鸟语花香中添加了牛羊、鸡鹅鱼的色调,显得一派繁荣。目前,石晓威的养殖场里拥有本地山羊160多头,土鸡和鹅200多只,还有一个千多立方米水塘的鱼。扎营“小林山”,石晓威第一年纯收入1万元,第二年纯收入3万元,今年他计划收入10万元左右。

    石晓威占山创业,总体规划本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经营理念实施种养殖业并举,促进年收入成倍生长。短期以养羊、鸡、鹅、鱼等,长期以在山上种植青木茶树、木姜树等经济林。为了在种养殖业的领域上不断扩大规模,今年4月,石晓威参加了黔东南州“阳光工程”培训,回山后组织成立了“天柱县俊威养殖专业合作社”,他理直气壮地当上了合作社的“山大王”—— 法定代表人。天柱镸石洞、渡马、社学等乡镇的10多家养殖专业户加入了合作社,共同铸就一张天柱县原生态养殖的“有机绿色食品”品牌强箭,瞄准山外美吃市场,巧夺商城 “罐罐白银”。

    石晓威被穷“逼上梁山”,成了天柱县农民工创业致富的一面典型旗帜,他是条硬邦邦的“治穷好汉”!

(龙胜洲)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我要评论】 【我要订阅】 【我要投稿】 【我要纠错】 【字体: 】 责任编辑:龚秀相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网友评论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分类信息
新闻图片推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