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民生连线- 黔图汇- 房产网- 人才网- 视听中心- 专题- APP- 微媒体

订阅
首页| 全州| 时政| 领导| 县市| 综合| 发布| 视听| 行业

境内外40余家媒体相聚凯里关注2017“博览会”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闻热线:8222000  值班QQ:449315
时间:2017-11-16 21:16:00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  

  

  本网讯  (记者 田应龙 万杏)相约在“大美黔东南”,相聚在“苗侗明珠·山水凯里”。11月16日下午,2017中国(贵州)国际民间工艺品博览会暨第六届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新闻媒体见面会在凯里中瑞天禧酒店举行。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以及香港商报、国际商报等近40家境内外新闻媒体前来采访报道今年博览会。

  媒体见面会上,中共凯里市委宣传部部长杨宗振致欢迎辞;黔东南州商务局局长陈佑琴介绍举办本届博览会的目的意义,并总结了前几届举办的成效;凯里市政协副主席王莲英介绍了本届博览会筹备情况及看点亮点。

  本届博览会是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之际举行的一次文化盛会,以“弘扬工匠精神、共筑民族品牌”为主题,让国内外民族文化充分展示、深度交融,进而谋求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零距离”展会,走进文化产业园,走进文化企业,走进文化合作社,采访工匠、绣娘……。为做好本次“一节一会”宣传报道工作,今年博览会执办方进行了周密策划、精心安排,借助展会为载体,充分利用媒体资源特别是新兴媒体的传播平台,向全国乃至世界推介宣传黔东南文化资源、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中国聚宝盆·大美黔东南”、“苗侗明珠·山水凯里”品牌形象。

  凯里市所在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全国苗族侗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苗、侗民族占总人口的7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5%,以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优势,被誉为“中国的聚宝盆”,是“多彩贵州”的一颗文化明珠。全州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3项72个保护点,占全国名录总数的4.3%,居全国地州级之首,传承人26名;省级175项206个保护点,传承人104名。以银饰、刺绣、蜡染为代表的黔东南民族民间工艺品在贵州乃至全国都有非常高的美誉度,更是贵州苗绣、银饰文化制高点。2008年,黔东南州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苗族服饰之都、中国侗族服饰之都、中国苗族刺绣之乡和中国苗族银饰之乡荣誉称号。

  中国(贵州)国际民间工艺品博览会暨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自2012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已跻身为贵州省三大品牌节会之一。在前五届博览会的强力拉动下,通过文化旅游带动、政策扶持、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以银饰、刺绣为代表的传统民族工艺品产业迅速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州从事旅游商品加工、销售达20余万人,工艺品企业4000余家,民间手工艺加工作坊2万多个,工艺品产业年产值约25亿元。同时,随着大众对不同民族文化产品的认同及消费理念的转变,苗、侗、水等刺绣手工艺市场前景广阔,使银饰刺绣从传统民族民间饰品逐步转变为广大旅客青睐的旅游商品。

  中国(贵州)国际民间工艺品博览会是贵州省省级层面举办的三大活动之一,也是“三大活动”中唯一在非省会城市举办的一次文化盛会。本届博览会以展会为媒,践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美、百姓富”的战略布局,用好黔东南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搭建一个充分展示国内外民族文化的平台,体现黔东南民族文化的精髓与韵味,再现黔东南这片神秘土地上的苗山之魂、侗水之韵,将黔东南银饰刺绣文化与国内外民族文化全面“碰撞”,推动民族工艺、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欣赏民族民间工匠绣娘的精湛技艺,领略银饰刺绣的夺目神韵,体味民族文化的原生之美和民族民间的工艺之魅。近40家新闻媒体聚焦为期四天的博览会,从不同视角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传递“文化共振”。

责任编辑:田应龙【收藏】
上一篇:2017中国(贵州)国际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在凯里盛大开幕
下一篇:最后一页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为黔东南信息港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黔东南信息港”。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黔东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